某一次,日本大名丰臣秀吉忙了大半天,口干舌燥,看到路边有座寺庙,就进去找水喝。寺院住持一看丰臣秀吉就知道来者不俗,安排小沙弥去给丰臣秀吉倒茶。
小沙弥很快捧上一碗茶,丰臣秀吉端过来一尝,温暾暾的,茶水不烫,正好解渴,一大碗瞬间喝干了。喝干之后觉得不过瘾,跟小沙弥说:“再来一碗。”小沙弥很快端上来第二碗茶,这碗茶温度比上一碗稍微热了一点儿,而且碗也比上一碗小了。好在丰臣秀吉已经不是那么渴了,也不打算做牛饮,因此三五口把茶喝干,觉得茶味道不错,再来一碗。第三碗是滚烫的茶,不能喝,只能品。
丰臣秀吉此时已经全无渴意,也不再觉得燥热了,坐在古老的寺庙里面,看看院中繁花似锦,听着鸟鸣声声,觉得非常高兴,心情很爽。所以接过小碗的热茶,慢慢地品赏,竟然品出了人生境界,一段时间内把什么战场立功啊,什么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你争我夺,都抛在了脑后。
丰臣秀吉回过神来,不觉地对上茶的小沙弥很是赞叹,这小伙子太聪明了。第一碗茶温暾暾的正好解渴;第二碗茶比第一碗热点儿,让我静心;第三碗茶滚烫,让我观赏寺院,参悟佛理,这样的人窝在寺庙里当小沙弥太可惜了。于是,丰臣秀吉就把这小沙弥叫过来了 ,让他跟随自已南征北战。
这个小沙弥就是石田三成。这就是在日本历史上被传为美谈的三献茶的故事,
其实人生说来说去,也就只有这三道茶,第一道茶凉而多,是为身体而享用。第二道茶热而少,是为情感而品尝。到了第三道茶滚烫,着急时便不能够入口,是为性灵而敷设,清其心而缓其行,中心无物,物我两忘,明心见性,是心在心中。无为而无不为。人忙的事也只有这三种:为身而忙:物质金钱权利,总期待更多更快。为情而忙,快乐喜悦激动,总期待别人给更多。为心为忙,自在自足幸福,此刻即为永恒。所以,身体事得即虚。情中事总飘摇,心中事恒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