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加班加的比较晚,回到住处已经11点了,洗完澡后,打开笔记本准备写点东西,却发现头脑一片空白。昨天接收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长时间的工作,导致大脑很疲劳并且混乱,在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合上了电脑,上床去了。
最近这两晚的睡眠不太好,半眠半醒的意识里经常会出现一些督促的声音,我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急躁,急于多学点知识,急于多挣点钱,虽然我早已知道这急不来,但是难免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可能是家庭环境影响的太深刻,我也急于想要改变着一切,无形之中便增加了自己的压力。
自从我知道了注意力是人的最宝贵资源,我就尽可能的一有时间就多学点知识,生怕浪费了这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慢慢的我发现我的大脑已经开始排斥了。碎片化的知识获取,容易让人像无头苍蝇一样,忙碌了一天却发现什么都没记得,这个觉得有用,那个觉得也有用,因为没有目标所以学的东西太散太乱,加上没有留出时间去思考去整理,所以慢慢的大脑就开始排斥了,这都看的什么东西啊,学这么多有什么用,什么改变都没有,反而让自己变得焦虑和着急。对于注意力是人的最宝贵资源,当然这说的是一件正确的事实,但是我想我理解的有点片面,以为珍惜一切时间就是节省注意力,以为学习很多东西就是有效使用了注意力,而没有关注注意力应该怎么去使用,用在哪方面对我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
最近这两天,我要想清楚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我的注意力,以及注意力用在哪里对我才是最有价值的。
昨天看到了一个概念,叫框架思维,其实我很早以前就接触过,只是这个概念对当时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用,所以尽管我看过,也是看完就忘了。很多知识,你第一次看起来的时候,都会觉得新颖,看似很有用很有价值,但是由于大部分人缺乏长期深入思考的能力,加上思维本身的懒惰性,一般也就浅显的想一想然后就忘掉了。这同时也验证了很多人都喜欢说的一句话,从小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我这一生。我记得我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是在结构思考力一书中,当时只是觉得自己思考力比较弱(现在依然很弱),加上随大流,别人买我也就买了,当时看了不到一章,虽然它有用,但是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所以就像其他书一样,放在书柜里都落了好厚的灰了。
我也经常会收集一些看似很有用的知识点,而且很少去整理,这些收集起来的知识,看似每一个都很有用,但是当一起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发现除了乱就是乱。就像家里的瓶瓶罐罐一样,零散而乱,其实你很少会用到他们,占用空间不说,还影响你查找其他东西的时间。这让我想起了我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知识点,因为你只要学习就会不断的接触到新知识,长时间来看,如果你不去运用这些知识,或者经常回顾整理,当你下次在看到的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个东西对你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每次看到都跟新的一样,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占据了你的大脑容量,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是有容量限制的,你把大脑塞满后,肯定也就塞不下新东西了,而且此时你会变得焦虑,为什么自己学习了这么多东西,却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影响?因为这些学到的知识是要消化的,怎么消化呢?那就是要把知识用起来,用到你的生活中,更新到你的认知体系中,也就是深度学习的艺术里提到的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