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的时候,向往自己也有一间屋子,前有翠竹遮映,后有梨花芭蕉,墙下得泉一派,盘旋竹下而出;读《岛上书店》的时候,希望自己有一家小小的书店,在恬淡宁静的岛上,熙来攘往的是熟悉的人,你们慢慢地挑选,我静静地看书;如今读元好问,觉着有一个小小的屋子,窗中可见远山、舍后种有长松也很好,醒来见明月,醉后抚清风。
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一)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此曲开篇,作者便已表明移居的原因——红尘断,远离世俗尘嚣。之后描写新居外家东园的环境,大至村落,年丰有余,小至自家的屋子,前有远山后有长松,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此为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描写在新居里的新生活,与山、松为伴,多么惬意,种木、种谷这样的生活琐事也交由后辈吧,人生得意须尽欢,且让我醉一场。
是不是古人、尤其是古代诗人,都有这样悠然淡泊的意境?显然不是。
作者元好问,世称遗山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虽天资聪颖,自幼被誉神童,但科场不顺,屡次受挫,直至三十二岁进士及第、三十五岁才留官汴京。此后的仕途也是颇多坎坷,生活清贫已是常态,更有亡国被囚的经历。
辗转至知天命的年岁,因诗文才气受时任蒙古高官的耶律楚材青睐,想留他在身边,但彼时的元好问早已无心政治,其年重返家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从那以后,他游历交友,潜心编纂著述,此曲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的。
细细读来,文章除了表现作者隐世的情怀,亦有深深的无奈之感。对于作者而言,前朝种种已是往事,未来种种无意过问,只要享受当下,纵情山水,心向自然便是最好。
“人月圆”有二首,此曲描写心境,另有一曲写的是作者归家以后,看到眼前的景象已于记忆中的不大相同,惆怅唏嘘难耐。
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二)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此曲虽说写的是返回阔别了二十多年的故乡的心情,但没有一句正面描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全都是引用前朝的诗句和典故。短短四十八个字里,引用了三个诗句、两个典故。
第一句引用自唐代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阔别十年后,重游长安,对今昔巨变发出了感慨,引起了元好问深深地共鸣,直言“花落水空流”。
“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得自杜甫的《秋雨叹三首》,诗中原句为“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感慨社会之浑浊,如同泾渭水之清浊不辨,即也是对前途的绝望。但这并不是元好问的初衷,细读,“去马来牛”可追溯至魏晋时期“牛继马后”的典故,当时司马懿的孙子琅琊王司马觐有王后夏侯氏,与王府中牛姓小吏勾搭成奸,生下了司马睿,这个司马睿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用这个典故意指表明蒙古国并非正规血统,占领金国为人所不耻,所以他也不会到蒙古国为官,豪气干云天。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出自《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说的是谢安晚年受到排挤,离开京城建康,后扶病还京,经过西州门的时候,对左右说:“吾病殆不起乎!”不久果然病逝。他生前对外甥羊昙恩重如山,所以羊昙悲戚难耐,不忍心再从西州门经过,但有一次因喝醉酒,误入禁区,醒后后悔不已,日诵曹植的《箜篌引》,也即最后两句“生存华屋,零落山丘”,感慨人生有限、世事无常。
此曲通过一系列的典故还有对前人诗句的化用,表达了对江山易主、故里非昔的隐痛,也是对自己“卜居外家东园”的怅惘沉重心情的描述。
用典有一个显著的好处,就是用寥寥数语便可承载复杂的信息,通过唤起对某件事情的回忆,让人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心境。很显然,此曲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曲一作者表达了远离红尘、唯愿醉后度余生的心愿,但是他意犹未尽,还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道该如果抒发胸臆,所以在曲二中借用一连串的典故来代替自己的心思,这样反而让读者理解得更加透彻,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
很多人知道元好问,却不知道他写过什么作品,但是下面这首,相信不少人知道。
摸鱼儿 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里引用元好问的这首词,让词和故事都大放异彩。虽然它总是从女魔头李莫愁的口中吟出,但杨过小龙女的爱情故事也不失为这首词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证明了“只教生死相许”的不朽与伟大。
很多人说借助金庸先生的“武侠地位”,还有影视作品的流量,元好问才广为人知,真真是欠妥。元好问本身就是个有心中有大义的文学家,他入世为官,爱国爱民,出世寡居,工诗文、编纂著述,金庸先生亦称呼他为文学界的“武林盟主”。
他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更是以“丧乱诗”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正如《人月圆》这两首词一样,诉不完国破家亡,写不尽世间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