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6号,年初二,原准备一大早出发去九华山为新年祈福,没想到碰到大雾天气,耽误了行程,一直等到吃过午饭,高速放行后才出发。一路驱车300多公里,带着爸妈、老婆、孩子,一路上堵堵停停,开了五个多小时,才赶到山脚下,往年都是跟着大巴车上山,时间赶的特别紧,今天考虑到爸妈的身体,不想行程赶的那么累,老人家的身体受不了,所以提前一晚上山,在山上订了酒店,好好休息一晚,恢复好体力,准备充分后,明天就不用登山了,可以直接祈福。
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九华山”。今年是去九华山祈福的第三年,这几年,每年的春节期间都会带着家人来祈福。一是保佑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二是祈福自己各方面顺顺利利;三是找机会带父母出来转转,陪陪他们。
行程途中还有个小插曲,因为雾霾、空气污染影响,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春节期间都禁止燃放烟花炮竹。往年,孩子每年除夕都会在爷爷奶奶家燃放烟花7炮竹,今年因为国家政策限制,没能满足过年的孩子的愿望,让她感受到她的爸妈小时候的"年味"。但是在九华山山脚下排队等着取消交通管制放行进山的时候,发现附近的村名在燃放烟花,旁边的小超市有零售烟花的,我们顺便让孩子过了把瘾,也算不虚此行,满足了孩子今年的一个小小的愿望。
春节期间是上山祈福的旺季,所以开车上山会限行。我们一行人一直等到晚上八点多,入口处才取消了交通管制,经过30分钟的环山公路,终于能够顺利抵达了山上的酒店。因为带着老人,为了晚上休息的好一点,避免九华街附近的嘈杂,特意在九华山的后山定了一间民宿,环境非常好,很干净,晚上也特别安静,老板也很热情,特别推荐一下。晚上让热情的老板,炒了几个当地的特色土菜,老爸平时也喜欢喝个几杯,所以趁此机会和老爸喝上几盅。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从酒店出发,发现雾更大了,能见度大概只有5米的样子,按照酒店老板的介绍,我们小心翼翼驱车前往敬香的第一站——小天台。小天台又称"龙头",建于1919年,坐东朝西,视野开阔。站在寺前广场上可以俯瞰盘山公路在脚底蜿蜒,也可以极目远眺,这里是九华山观云海最佳处之一。可是今天雾气很大,并且伴有小雨,未看到云海。小天台的寺庙为两进,前供有弥勒佛,后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摩尼佛和地藏观音两菩萨。登小天台需要经过200多个台阶,应该也是为了表达对佛祖的敬重。
拜完小天台,我们又折返来到大天台。民谣曰:“上九华不到天台,白流汗等于没来。”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
春节期间上山祈福的人比较多,去天台寺的人尤其多,因为据说除了观音之外,地藏王菩萨在中国的信徒最多。虽然一直细雨蒙蒙,我们一路上都看到很多佛教徒一步一拜的上山,他们为什么这么虔诚呢?这和地藏王菩萨的大愿有关,地藏菩萨曾经发了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由此,他被冠以“大愿地藏”的尊号。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地藏王肉身宝殿,从九华街中心出发,徒步约15分钟-20分钟左右便可以抵达肉身宝殿。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作地藏塔,九华山是与金地藏,金乔觉的名字分不开的。
金乔觉为古新罗国僧人,生于公元696年,圆寂于公元794年,俗称金地藏。金乔觉在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到江南登岸,经南陵等地上九华山。金乔觉来山后,居住在东岸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数人结伴登山,对苦修的金乔觉肃然起敬,于是共同筹划兴建禅舍,供养地藏。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庙宇建成,地藏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地藏的大弟子率众垦荒,劳动自给,坚持苦修。又因池州太守仰慕地藏,加上郡内官吏豪族,纷纷以师礼皈依,金乔觉一时声闻遐尔,连新罗国僧众闻说,也相继渡海来华随侍。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金乔觉圆寂后,众佛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
肉身宝殿敬香结束后,已经到下午两点了,因为要返会家乡,还有几百公里的路要赶。所以就没有来的及去百岁宫,只有在心里默念祷告,以示敬意。
其实自己本就谈不上什么信徒,上山祈福,一家人开开心心,其乐融融,想想,这何尝不是已经达到了祈福的目的,希望未来的日子中,有更多的机会陪陪父母,孩子,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