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文,这一点是要大家不要在阅读新的内容的时候,直接把旧的知识点套进去,而是尽量在这个你可能知道一部分的知识点上,找到新意,比如作者是怎么思考的,。
这本书最强调的是便签法,把你每天的学到知识点,依次放到便签上,贴到冰箱。
附上每天读书记录
第二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一章节的开头我还蛮喜欢的,问你为什么一样的知识,一本书的售价只要39,而一场一样主题的培训动辄要好几千,因为比读书多了一个X,而X代表是把知识变成活学活用的能力,让人印象深刻,当然,从知道到学会并且会用,是有巨大的鸿沟的。此外,后面举的案例主要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前觉得这两本书无趣,并不是因为真的无趣,而是因为他们面向的人群不一样,高管或者美国当地的高知人群。
此外,还有一点,和下属沟通的时候,除了面谈绩效时候,可以问他哪里做的不好,还可以问问他过去一周哪里做的比较好,让他提高动力,并且找到不足去提高改进。
第四章
通过一个测试,把读书分为三个境界,初级读书者,高级读书者,和学习促进者。
初级的话,只是读了,之后这个知识点,但是不会用。
高级的话,是像张瑞敏那样,读完就会反思,并且积极改变生活和工作的。
学习促进者,则是像史蒂芬克维那样,通过内容的产出,影响大家的。
所以学习最有效果的方式是,帮助别人学习理解。
第四章节
主要介绍了拆书法里面的标签法,怎么用标签去更好的掌握知识。其中有一点我觉得还蛮有用的。
我曾听一些大师的演讲,也曾和一些优秀的管理者交流,发现他们回答听众问题时有共同的“套路”,就是听完问题之后不直接解答(“你应该怎样”或“这个问题其实是怎样”),而是在略一沉思后先讲一个故事(如,“我想起在1995年,我和老板一起在广州出差……”),故事讲完,大家已经若有所悟,这时他才开始正式解答,给出思路或具体建议。
这样回答问题,可以引发他人思考,还可以印象深刻。
第五章节
拆书七步曲1、确定要读的是学以致用的书(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工作和生活用得上)
2、要求用较快的阅读速度去理解,如果对自己不重要,只是对书的知识体系重要,那就不要用便签。
3、在I便签上用自己语言简述信息,总结自己的启发和有价值提醒
4、针对某个信息,问自己有没有共鸣或者相关经历。
5、规划今后如何用。
6、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边,贴上便签指示,提醒自己有学习资料。
7、看完书之后,把便签贴到冰箱或者墙上,提醒自己学习。
其中要注意避雷的是:附会旧知(不要用自己以前的知识点去套用新学习的知识,就算真的相似,也要自己注意甄别区别,引发新的思考)
学习是元能力
讲了通过两种方式学习,K机制(知识)和E机制(经验),不能通过简单的知行合一,而是通过以下方式学习。王阳明讲了很长一段话,还不如知行合一好理解,不过王阳明那一段更深刻。
学习的起点是人们的经验(Experience),然后是对经验进行反思(Reflection),再系统化和理论化反思的结果,也就是学习的第三阶段——“理论化”(Theorization),最后是“行动”(Action)。行动中如果出现新问题,则开始又一轮的学习圈,如此循环。
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不管是读书还是看手机,如果你可以自己通用总结,提问,实现由点到面的归纳,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你提高会很快。
熟练应用便签法,表面上看是分析和整理信息,促进内化和应用知识,反思和追问经验,实际上是聚沙成塔,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Ps实践类的书籍,作者一般从第二第三章节开始讲内容。)而且实用类书籍,并不需要把所有知识都牢牢记住,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和相关章节联系,应用,其实也够了。
文中举了王语嫣,张三丰和王夫人三个人的例子,从拥有知识,整理知识到最后的教别人用的三重境界,来说明自己拥有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第八章 主动学习的境界
1、亚马逊的致用类书籍书评比豆瓣的更有用
2、讲了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选书,如何进入主动学习。
3、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
对A1/A2,最有效的输出是体验和反思
对前因后果,最有效的输出是写作(四步成文法:立意、扩充、推演、包装)
对适用边界:最有效的输出是教会别人。(通过教别人可以获得反馈,提问,质疑和挑战,有助于想清楚适用边界)
4、转行需要的不只是勇气和及时止损,而是对核心能力的识别和转移。(用了一个电影剪辑师转行到投行路演,并且提高股票发行价的例子)
5、《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和你职业生涯发展有一定关系。
6、理想的状态是现在的业余活动,能为未来的自己带来更多的选项。
第九章节(到如何提高职场力)
拆书主要分为实用类,理论类
1、实用类直接找黑体字,扫描用完整的页面,不要超过2页纸。示范和讲解的案例,是为了帮助学习知识,不要增加难度。因为实用类书籍建议已经写得足够清晰,所以不如增加前因后果。告诉别人他们会有的好处。
2、理论类图书:找到主要结论,核心理念,转化为建议(优秀的书是提出被人还没看到的点)实用类书籍的核心在于,把理论转为建议。(1、理解原因的含义,2、了解当时的背景,背景相同的点,可以直接使用,不同的点,提取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解使用。通过联系员的案例拆解,来理解这个概念,并且对你的社交生活产生影响)
3、叙事类:结合这件事儿,来联想自己的过往经验,结合起来,找到本职,得出一个广泛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备课:找到最有启发一段,口头介绍相关背景,再说明案例。
4、其他类:学到的是如何引入一本书,从三点来说,比如三点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情商,智商和性格,其他不容易变,但是情商可以改变,并且会直接影响你的收入和职业发展。
5、说服别人的时候,同时调动感性和理性。开头可以用“想象一下”然后开始调动听众的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