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二四:《好了歌解注》是全书人物的结局归纳
(红楼梦人物群体系列六)
按:本篇写于《石头记》开篇第一回“此人名唤封肃……”至结尾处,主要分析《好了歌解注》所描述的全书人物有哪些结局?
《好了歌解注》,曾经有红学家认为脂批有矛盾之处,比如贾雨村怎么会忽然荣华富贵,忽然又杠枷锁,而且与贾家败落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是由于我们没有见过八十回后的《红楼梦》,而且在思维定式中将八十回后放错了历史背景,所以才这样认为。贾府败落后的境况和所有相关人物的惨状,比通行本惨无数倍,亦比我们能想象的惨得多。其惨状正如《好了歌解注》所归纳的一样,作者怕读者不懂此解注,故在第五回红楼梦曲后又有一篇总结。我们先来看《好了歌解注》是如何归纳的。
跛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新忽败、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同时也为八十回后的全书人物结局作了个归纳。
一、第一部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前句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这里的“笏满床”,形容的是个个当官,而且每个人的头衔都很多,每天的公务也很繁忙。贾府之中,成年男丁除贾敬跑去当道士以外,其余都有官职,贾琏最小也是个同知。且按“公候伯子男”的顺序来讲,贾府为“宁国公”“荣国公”,爵职为第一类,可谓荣极一时。
后句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宁荣两府衰败之后,满园衰草枯杨,以前载歌载舞、推杯换盏的地方,而八十回后,到处长满乱草,连树木也枯萎了,甚至成了小孩玩耍、街坊出恭之地。此情此景,已是极为鲜明的对比和讽刺。
这两句所总结的,是曾经有职爵的人家,现在人去楼空,俗语云“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形容权位的反复无常,更何况在那种朝廷或朝代更替的过程中,职爵已没有用处。这一类人第一阶段的结局,上篇已总结无非四种:
一是战死,贾府如贾元春、贾珍等,明朝、南明如李自成、张献忠、崇祯、朱聿键等;
二是被杀,贾府如贾政、王夫人、贾琏、薛蟠等,南明如朱由崧、朱聿鐭、朱由榔、朱常洵等;
三是降俘,小说中如贾雨村等,南明时吴三桂、郑芝龙、孙可望等;
四是平民,小说中如王子腾、王子胜等,明朝、南明就更多了,如崇祯、朱由榔及各路王爷逃脱的子女。
二、第二部分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前句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这是贾宝玉、薛宝钗、巧姐儿后来回大观园探望的眼中景象。宁荣两府早已人去楼空,剩下的只有灰尘和蜘蛛网。此处脂砚斋所批紫芸轩即怡红院,甲戌本时名称。
后句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第一、第二部分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前一句所写,是曾经富裕的家庭,因战乱而逃往他乡,包括贾府的所有人员均如此。到后来煌煌巨宅便成一座空楼,蜘蛛网结满了曾经的雕梁画栋。后一句所写,指如贾雨村、孙绍祖等人,依靠改朝换代之机,抛弃了“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贞骨气,入新朝为奴,又不断节节攀升。
此句所总结的是居无定所,今天在这里住得好好的,明天可能这里就不得不离弃前往别处。说明南明时期,许多家资百万的家庭,第一阶段的结局也只有四种:
一是被抄抢,小说中如江南甄家、贾府、王府、妙玉家、刑夫人后家、李纨后家、薛蟠本家、卫若兰家、冯紫英家等,南明如皇宫、各路王爷、富裕之家;
二是被逼杀,小说中如金钏儿、晴雯、林黛玉、王熙凤等,明朝、南明如崇祯及其各路大臣、朱聿鐭等;
三是暴富,小说中如贾雨村、孙绍祖等,南明如郑家;
四是平民,小说中如王仁、薛宝钗、薛宝琴、李绮、李纹等,南明普遍家庭如此。
(未完待续,水木森【水目人曾】)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