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夫子何人
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重大的变革时期,同时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以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很多学派相互争论,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各表言论,引发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的跨世纪大辩论“百家争鸣”
那么我最先学到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说到孔子,每个人都会说:孔子那是大圣人啊,乃万世师表
曾经有人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就是说你们的师傅是大圣人吧,要不然怎么那么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那是当然老天让我们老师当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了。
可是孔子却说的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的意思是,他的小时候非常的贫贱,很多时候不得不做各种脏活、累活、下贱活,会计,家臣,喂牲口等等,才能得以生存艰难度日。
我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是同样的道理。
孔子有一个学生子贡,非常的聪明,但是人往往聪明的时候就会耍小聪明,喜欢拿别人跟自己比,别人不如自己,他就骄傲了。孔子就敲打子贡说:你就那么优秀吗?我就没有闲工夫来把自己跟别人比。
可是现在的社会就会有很多人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比下来无非两种结果:
一,你比别人强,那就沾沾自喜甚至卖弄讥讽;
二,你处处不如别人的时候,那你就会生气,正所谓人比人 气死人。
孔子说:不要和别人比,而是多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三个人你从每个人学习一个优点,那你就增加了三个优点,可是你总是找别人的缺点,那你就增加了三个缺点,所以少看别人的缺点。此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孔子最大的优点有三点:好学 博学 活学
好学:“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会有像我一样忠诚厚道的人,但是却没有像我一样喜欢学习的人,孔子对好学的评价特别高。
博学:有人问子贡,你老师的学问从哪里学来的?例如现在的社会喜欢问哪个学校毕业的,可是孔子就没有老师。
子贡回答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周文王周武王的思想和文化及精髓没有消亡,在民间啊,我的老师随时都在学习,干嘛一定要有专门的学校老师和专业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李零《丧家狗》中观点说的:学无常师才是大师,兼收并容也。
活学:他的主张生活、实践中都可以学习,不是拘泥于方法形式,
孔子说人的学习一定要做到,悟性、贯通、实践,方可学习到真正的智慧。
知识不如方法,方法不如智慧。
我们学习一定要有“于一以贯之”观念,这个观念可以是一种观点,一种方法或者你自己的内在逻辑,就是抓住事物的关键~纲举目张
例如学习电脑,学习知识好比需要往电脑里录入的数据,学习的方法好像电脑运行的程序。首先要把程序学会,数据输入即可,这样电脑才可以运作。
可是数据你永远录入不完,就像知识永远学习不完一样,掌握了正确方法知道哪些是需要的知识拿来就好,可是没有正确的方法知识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地鸡毛。
做一个好学、会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