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91篇。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篇》第7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钱穆先生注解——血气,人之生理之随时有变者。戒犹孟子所谓持志。孟子曰:“志者气之帅”,谓以心理统率生理。君子终生有所戒,则其血气无时不为志所率。后人言志,多指有为,不知有戒,是亦失之。
钱穆先生试译——先生说:“君子当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宁定,当戒在好色上。壮年时,血气正刚强,当戒在好斗上。年老了,血气已衰,当戒在好贪求得上 。
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警惕戒备。少年时,精力为稳定,要警惕性生活放纵。中壮年时代,精力旺盛,要警惕争强好斗。年老时代,精力衰退,要警惕保守和贪婪 。”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便要警戒,莫迷恋女色;等到壮大了,血气正旺盛,便要警戒,莫好胜喜斗;等到年老了,血气已经衰弱,便要警戒,莫贪求无厌。”
李里先生有不同理解,他在《论语讲义》中注解——孔子说,君子有三条戒律:人年少的时候,由于性冲动的作用,容易对异性产生好奇,所以“戒之在色”,这个“色”就是指美色,不要让美色扰乱了自己的本心。人到了壮年,血气正盛,又正是为事业奋斗之时,就容易与人争斗,所以“戒之在斗”,不要去争斗。到了老年,血气衰了,身体差了,往往就贪多务得,贪恋已得之功名利禄,患得患失,所以“戒之在得”,不要贪得无厌
血气未定、血气方刚、血气既衰,这是血气,生命规律,圣人与凡人的相同之处。但凡人年轻时就容易春心荡漾,中年时容易争名夺利,老年时容易贪得无厌。可是圣人就不同了,他能够用志气去调节血气,所以年轻的时候他能戒色,中年的时候能戒斗,晚年的时候能够戒得。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注解——孔子将人生分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的名言。我们加上年龄、经验、心理、生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问题,男女之间如果过分的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坏了。有许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为少年时的性行为,没有“戒之在色”,而种下病因。
壮年戒之在斗,这个斗的问题也很大,不止是指打架而已,一切闹意气的竞争都是斗。这里说戒之在斗,就是事业的竞争,处处想打击人家,自己能站起来,这种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
老年人戒之在得,这个问题蛮严重,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譬如说一个人的个性相当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经看到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一毛钱都舍不得花,事业更舍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义,到晚年一变,对钱看得像天一样大。不止钱这一点要“戒之在得”。南怀瑾先生还有书里举了很多例子,建议大家去看《论语别裁》。
这则论语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坎,需要我们迈过,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我们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被外界各种物象牵引,到处攀缘,扪心自问,自己四十多年来的经历,何尝不是在迈这三个坎。上次听《商业周刊》的创始人金维纯先生说:“人生就是修自己的愿意”真是大智慧语。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希望在樊登读书会里,我们同行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