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对书本的视野仅限于课本和辅导书,谈不上喜欢。古有陆游筑书巢,现今社会我曾关注过一条某学霸家庭竟因家中藏书过多而导致甲醛中毒的新闻,讶异这是对书有着怎样极致的痴迷啊,像我这种只能远观了。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却与书本展开了一段难舍难分的缘分。
书的启蒙
平凡家庭出身的我,从未出过远门,工作后天南地北地跑,常会笑自己高考前都不知如何乘公交。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每到过年,街坊四邻的对联都让父亲承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家里装修,当选到自己最喜欢的《沁园春·雪》的墙纸时,父亲惊喜地诵读了起来,神情快活而豪迈,我的心也随着他一起悠扬到了“如此多娇”的银色江山。
父亲是一位老建筑人,他历经了建筑行业从手工画图到软件制图的变革。记忆里他时常说他们快跟不上时代了,然后牵着我幼嫩的手,靠在书店的书架边认真挑选制图软件的指导书。我的普通小家也许算不上书香门第,可我心中关于读书的萌芽在父亲与时俱进、勤奋好学的耳濡目染下悄悄滋长。
与书邂逅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若让我选最爱哪年的语文课本,我会毫不犹豫地选高一。高中初入学,我就和语文课本里的现代诗来了场回味无穷的邂逅。老师们似乎也被现代诗的自由开放所感染,全然不顾课业繁重,兴味盎然地给我们举办诗歌朗诵赛。我一个小地方来的女孩,除了会几首念不全的唐诗,现代诗歌是啥都不知,我也不算班里的文艺青年,这样的比赛自然是没自信和胆量报名。
当我在角落默听同学风采飞扬地读起那些意味悠长的诗句、看到他们的眼睛闪着光时,我的灵魂却被他们深深牵住。从闻一多的《死水》到戴望舒的《雨巷》,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到郑愁予的《错误》……空气里弥散着朦胧浪漫的气息,现在回想起来都余音绕梁。我甚至后悔自己为何未参加比赛,只要能读一回自己爱的诗句。我才知道原来文字可以美到如此摄人心魄,美到让我愿意突破心理的自卑,想要潇洒爱一回。
书的救赎
直到自己被升学压力弄得面色蜡黄,精神焦虑压抑、课业停滞不前,查遍医院也没查出什么毛病时,医生送我一本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让我没事多看看。我纳了闷了,诊疗单除了开药还能开书?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冥冥之中出于自我救赎,我只能求助于此书。路易斯.海的文字,并不华丽、也不张扬。我钦佩她能从阴暗痛苦的前半生中走出不一样的自己,我受教于她说的若改不了原生环境、不满意现状我们不能消耗能量在苛责自己上,而是要转换观念,坚信生命可以靠自己后天重建。我们要学着丢弃负面思想,将积极的情绪传达给身边的人,从而改善自己周遭的磁场。
她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体味到博大的爱和智慧,让我触碰到大地回暖般治愈的温度,我才意识到我的医生为我选择这本通俗易懂的心灵小书的良苦用心。它如同一剂良药,让我放缓步伐不再追求功利,心怀感激注重身心合一。它让我意识到,好书能救赎心灵、提升生命质量。原来遇见一本好书,比中了乐透更让人快乐,从此,我看书便一发不可收拾。
以书为伴
上班后我们时常连轴转,很难抽出时间看书。每日清晨被工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声叫醒,我便欣然点开听书APP,汲取新一天的精神食粮,以这样的方式以书为伴。“黑暗抬高了欢乐的阈值,盲人的沉默里充满了试探性——针对不可知、不确定的视觉之门外,用增生的听触觉在八风不动的掩护下揣摩推算、保护自己。地火长久运行积聚,始终在寻找爱情、暴力这样的薄弱处突破。”被这样新颖又犀利的开头所吸引,我有幸听到了毕飞宇的作品《推拿》。真正的好书会让读者激动不已,我听得出奇认真生怕亵渎。
当故事发展到盲人推拿师都红遭受大拇指骨折无法再做推拿这种致命打击、依然自尊地不接收任何人的怜悯、也坚决不违背内心接受她不喜欢的人的情节时,似乎有什么触动了我的神经。以至于后来每当我跌入谷底、脆弱不堪时,我总会想起书中的盲人。他们眼盲心明,他们有自己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他们依然坚毅地用手艺和劳动为生活筑起自尊自立的堡垒,残缺已无法避免,比起他们,我这个健全人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书的遐想
寂寥的出差途中,经过合肥知名的网红书店——三孝口新华书店,我都会展开一番遐想。据说它是中部地区首家24小时书店,深夜灯火通明,我在想有多少人在那里寻找信念和共鸣,寻找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支撑?
每天面对方形的办公桌、方形的电脑、方形的办公室,生活起伏不定,当我被现实蹂躏得只剩下狼狈的皮囊时,书本于我是有缘的,它时常救我出深渊,给我输入灵气、注入津泉。翻开从前的日记,往事浮现一幕幕一点点,父亲葬礼上的哀曲我曾悲怆得无心听进,唯有“黄粱一梦”这个词嗡嗡地刺激我的泪腺。我时常惋惜父亲的一生,如同黄粱一梦,竟成过眼云烟。我时常会想当我离去时我会给身边的人留下些什么,我发现什么也没有,除了记录的文字,可能留得久点。
书的传承
调入阜阳新工地已半年,刚进项目时同事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这么多东西是搬嫁妆么,我无可奈何地回复,很多东西都舍弃了,就是舍弃不下我的书。原来阜阳的旧项目结束了,旧项目的同事与我办理调拨和交接。他看着我们刚建立的廉洁书柜,神情落寞而不舍,若有所思地对我说:“我那还剩下很多书,有空带给你们。”于是,这个即将结束的项目遗留下的些许东西继续传承了下去,润育着下个项目人的心灵。
那个瞬间,我忆起曾经在大学毕业第一个项目难以忘怀的场景,当最后一栋板房即将拆除时,总工眼含热泪拍下视频、记录这一刻,像是神圣的仪式,像是军人的敬礼,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段呕心沥血、刻骨铭心的青春结束了,也意味着新的篇章开始了……
后记
平时和老一辈领导都是聊严肃的工作,偶然谈起读书,话匣子竟一下子打开。从萧红的《呼兰河传》到余华的《活着》……倾听公司里这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诉说他们那个年代的心声,感知他们那个年代的情怀,我感动于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人,传承的可不只有钢筋混凝土,也有诗和远方!而在今后的建筑生涯里,我愿携书作伴,不再孤单,我愿与书续缘,不负韶华,我愿以“书”为马,驰骋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