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给予&所需
小白兔去钓鱼:第一天,一无所获;第二天,还是没有钓到一条鱼;第三天小白兔到河边,拿出钓竿,正准备穿上鱼饵,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对小白兔大喊:“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自己认为好的并不是对方认为好的,也不是对方想要的;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知鱼之乐焉知鱼之痛”!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明晰对方所想和所需,提供给对方所想和所需,这付出才有价值和意义,也能得到对方不错的互动和回应!走进心里,关系更近!
在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上,设身处地,给予所需,而非我所喜!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二、推测&客观
小白兔到面包房,问:“老板,你们有没有一百个面包啊?”
老板:“没有” 。
小白兔走了。
第二天,小白兔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面包啊?”
老板:“还是没有啊”
小白兔又走了。
第三天,小白兔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面包啊?”
老板高兴的说:“有了,有了,今天我们准备了一百个面包了!!”
小白兔说:“太好了,我买两个!”
扁小白兔?小白兔有说过要100个面包吗?
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误认为就是别人的想法!
人们有时为表相所迷惑,以为是实相,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在和孩子相处时,特别是幼儿,大人很容易陷入我知道孩子是这个意思,孩子知道我要求的等等,往往固定性思维和过去式习惯,不妨直接清楚确认,不用主观猜测和臆定,不以应该和期望来断定,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简单明晰,事半功倍!
三、 优势&利弊
长颈鹿对小白兔说:“小兔子,你知道有一个长脖子是多么的好吗。无论什么好吃的东西,吃的时候都会慢慢的通过我的长脖子,那美味可以长时间的享受。”
小白兔毫无表情的看着它。
“并且,在夏天,那凉水慢慢的流过我的长脖子,是多么的爽啊。有个长脖子真是太好了!小白兔,你能想象出来吗?”
小白兔慢悠悠的说:“你喝过药吗?”;“你吐过吗?”
凡事有利就有弊,享受好处时就要坦然面对不好的地方!每个人的特点不同,自己的长处不应是嘲笑别人的工具!
针对孩子教育,希望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就要理解孩子的不听话,有创意的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不同,有自信的孩子就要欣赏孩子的大逆;独立性强的孩子就要包容孩子的犯错,活出真我的孩子就要接纳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的不同差异和独特个性!
四、 知人&自知
一只兔子被老虎追。
蹲在树头上的猴子见了提醒:“快往山上跑……”不料兔子听了反而转身往山坡下跑去,老虎也跟在后面追,没追几步就滚到山下去了。兔子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猴子不解地问兔子:“别人遇见这情形都是往山上逃,你却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不同的对手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兔子镇定地回答:“我前肢短后肢长,不善上攀;老虎却相反,它前肢长后肢短,上攀容易,下跑却会翻筋斗,所以我往坡下跑,它就吃亏了。”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孩子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做孩子的朋友和知己,懂孩教孩;同时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点及常可能出现的情境和因素,认识自己,修正自我;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不断学习,言传身教,做孩子的好榜样!
五、问题&本质
有一天,动物管理员发现袋鼠从围栏中跑出来了:“看来,袋鼠能够跳出5米的围栏,那么就把围栏增高到10米吧。”围栏增高了。有一天,管理员又看到袋鼠悠闲地在围栏外闲逛:“看来围栏还是不够高。”管理员又将围栏增高到了20米,当又一次看到袋鼠跑出了围栏,于是决定:“将围栏增高到50米!”人们在搭建围栏的时候,长颈鹿与袋鼠闲聊,长颈鹿问:“你说,这些人会不会继续加高你的围栏?” 袋鼠回答:“这很难说,如果他们总是忘记关那扇门的话!”
如果看不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那么解决方法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
如果看到孩子有问题,一昧纠正孩子是核心是本质吗?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是原件出了问题先;如果只是停留在修改复印件和修理复印机,治标不治本,每次复印都会是问题,问题层出不穷,从原件着手,修正根源,长治久安,事半功倍!
六、 恐惧&联想
有一个农夫,整日看起来无所事事。有人问农夫:”地里种庄稼了吗?“农夫:”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菜没有?“农夫:”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菜。““那你种水果了没?”没,我怕卖不掉“……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有时顾虑太多,恐惧太多,往往瞻前顾后,一事无成。
想的多不怕,怕的是想坏的多。焦点在坏,思维也坏;思维多坏,焦点更坏!
心怀恐惧的家长思维更多纠结在联想恐惧中,孩子当前的一些“家长认为不好“的习惯,或偶而一二次不好的行为,家长即联想到不好的一面带来的后续可说夸张的影响,导致家长郁郁寡欢,活得紧张,了无生趣,更加消极,陷入焦虑的恶性循环。
七、金子&烂泥
求道者求道大师。大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大师笑问: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哪个好?
这个小故事给人们的启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你的,就是好的。
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块金子,按金子的标准来打造要求孩子。要孩子闪光,要孩子锃亮,要孩子发光,要孩子值钱。结果往往大部分孩子没有达到,父母失望,认为孩子烂泥扶不上墙。
每一个孩子小时就像一粒不同的种子,有TA自己的特性和花季,有TA需要的烂泥壤,适合生根发芽,才能茁壮成长,长成花花草草或参天大树,各具特色,为世界增添不同色彩,绽放生命,美丽极了。父母非神仙,不能点石成金,同样,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金子,适合TA做TA自己就好!世界需要不同,烂泥也有用途!
八、杯水&湖水
一天,一个道长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水。弟子说:咸得发苦。道长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不咸好喝。道长说道:“如果生命中的痛苦是盐,那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这个小故事的启发:抱怨的人,不是世界太糟糕,而是你的心胸像杯子太狭小,如果像湖水够宽广,原先的“盐”份就不值一晒!
培养我们的孩子的心胸像湖水一样宽广,面对生活的磨难,在博大精深的生命历程中,是体验、是感受、是宽容,是坦然、是迎接,积极面对生命的一切,我的命运我做主,经历的都成为成长蜕变的台阶;而非是抱怨、是自怜、是自虐、是对抗、是逃避,消极看待生命的无常,时常抱怨世事不公,一生大多活在烦恼和痛苦中。
想培养孩子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从心理上讲具有幸福的能力和心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父母要成为那样的人,榜样的力量和环境的熏陶下,孩子才更可能成为这样的智者!
九、 相信&自信
一人向大师求教:“大师,有人说我聪明,也有人骂我是笨蛋,有人说我好,有人说我坏,您看我应该相信谁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大师反问道:“比如一斤米,在饼家眼里是饼,在酒商眼里是酒,在常人眼里是一餐饭,在饿晕乞丐眼里,就是救命的一顿饭。其实,米还是那一斤米。”
每个人看待同一事物不同因角度不同,如果过于执着在乎别人如何看待你,众口难调,容易迷失自己,其实别人怎么看你并不关键,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决定了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全在你如何相信自己的价值。
相信相信的力量,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父母愈尊重孩子、愈相信孩子、愈欣赏孩子,孩子愈有安全感,愈有价值感,孩子愈自信!自信更有力量!
十、 外在&内在
有个女人不断嫌弃对面住的人家很懒惰,“那家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洗衣服洗成那个样子也敢去晾?”
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做客,听她诉说后,细心观察下,这个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家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发现不是对面的人家衣服洗不干净,而原来是她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有时,不是外面怎么样,一昧去抱怨、去企图改变别人是没有用的;真正是你的内在决定了外在。你改变了,整个世界就改变了。
关系中,不论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透过自我局限观别人,可能问题太多;如果善于觉察自我,多擦轼内在的灰尘,看到的外在是另一片崭新天地,世界也因你会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