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婴儿的感觉里,在一切移动和固定的事物之间,在他和周围的人群之间,在单个个体和整个世界之间,并没有什么界限和差别。
像书上说的,新生命的诞生时,或许没有意识,或许有但没有和世界区别开。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将自己与世界区分,开始懂得“我”、“我的”。在进一步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局限性。类似这样的认知就是“自我界限”。个人认为,生活中但凡想到自身的时候,都是自我界限在作用。
自我界限通常会成为人自我保护的场所。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尽量避免与世界接触,似乎可以减少冲突的发生,可以使内心更加安定。但是,一味的逃避只说明内心的怯懦,也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独,与世界格格不入。这种选择与处世态度是极其不明智的。
人永远不能做为一个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个体存在,生存必然要与人与外界产生联系。一个人的成长就是逐渐与世界相融的过程,逐渐担负责任、履行义务、享受自然。追求灵魂自由,正确的做法是扩展自我界限,而不是隔离自己。在自我的小世界里面,永远没有真正的自由。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自我”占据了心灵。自我界限的扩展和消失,能让人体验的生活的美好。放弃自我,才能真正认知现实。需要注意的是,婴儿没有自我界限,但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我们,不能选择退化、拒绝承担。书上说,拒绝成长不会享受到超凡入圣的感觉,不但不会成为圣人,反而有可能成为精神病患者。
当人醉心于自我界限之外的事物,会暂时忘掉自我,这就是自我扩展的一种体验。
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促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精神关注”。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关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随着爱的进展,自我与世界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最终让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
感觉自我界限的扩展就是要学会,忘我。这里突然感觉跟我国千年前的古人提倡的一些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而且这是值得深究的话题。现在不是特别能体会,但至少这是一个方向,而且书上给了一种方式:培养某种兴趣。
注:引用与观点来自《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