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續力啟航的收尾
古希臘史詩有個慣例,開篇是一個起點,結尾會是安詳的睡眠。伊利亞特、或是奧德賽,兩部史詩都是這樣安排的。身体不是认知的外在,而是认知的本身;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結構不僅是文章的外在,也蘊含精神的體悟。它告訴我們發生再大的事,也要有個收尾,該睡覺、該祈禱,人才有力氣續力啟航。下一章開篇,你往往就會讀到:「那玫瑰色手指的晨曦升起的時候」,這樣充滿希望的句子。
蝴蝶效應的世界觀
伊利亞特史詩頻繁使用時空切換的技巧。時間轉換,譬如,寫到一把寶刀,回溯這把刀的來由;說到一個人,把他的生平和譜系都說一次。空間轉換,譬如,在說人間的爭吵,下一行就是神明在天上的爭吵;或是,神明在上面決定一個意旨,影響到人間的局面。時空轉換使人讀來饒富興味,一場持續幾天的戰爭,如果只是單線敘事,你殺我、我殺他,暴戾而無聊,但切換敘事主軸,會給大腦帶來新奇感。
此外,時空頻繁切換,使萬事因果相連,是古希臘人世界觀的展現。他們體悟到凡事有個來由,萬物彼此牽連,人要敏銳虛心的學習歷史、認識周遭。這種蝴蝶效應的世界觀,其實對提升道德很有作用,因為我們會從而知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繁榮、美好與良善,這些人人渴望的價值,可能是歷世歷代人勤勞克己積累而來,我們應該從自己身上做起。
現世之外的理想境界
上天下界的空間轉換敘事,也令讀者學得謙卑。我們所活的現世,可能並非事物絕對的完成、終極的型態,在眼前世界的之後,可能還有一完美的理想型、終極的理想價值、上帝。人不要虛妄自大,以為自己所做的已經是最好的,其實遠不及完美;也不要心裡張狂,以為自己可以做惡,卻不被人知道,哪裡知道,人不知道,還有神明在看。或是,對不抱持神明信仰的朋友來說,可以這樣理解,即便人不知道,但違背倫理和美好的作為,終可能將人引入歧途,而自取滅亡。讀伊利亞特史詩,幫助我們把眼界,從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和爭奪,拓寬到理想與神明的思考,從而拉高自己的眼界和道德標準。
生動立體的人物刻劃
伊利亞特史詩除了上述的敘事結構美,刻劃人物也是生動立體。伊利亞特裡,除了兩大主角,希臘陣營的Achilles和特洛伊陣營的Hector,以我來說,我會特別注意希臘這邊的Nestor和Odysseus的所言所行。
為何?年輕人是躁動進取的,為了出峰頭爭強好勝,常常有失風度、得罪對手。我自己這一年學謙和的功課,常常心裡告誡自己要不得不失,不要因為自己愛爭強好勝,把別人給得罪了。家裡有智慧的長輩告訴我,我要跟大家當朋友,這樣在我長長的職涯路上,才會有許多人幫助我;到了我路的終點,我才會有許多人跟我一起分享成就的喜悅,衷心的為我祝福。帶著這樣的思想,我讀書時密切尋找榜樣。
Nestor是誰呢?他是智慧的長者,在攻陷特洛伊的戰爭中,他雖然沒有直接的戰功,但卻用智慧協調高層人事,並帶隊打仗,在伊利亞特史詩中各段,可以看到他的貢獻。他也把兒子教得很好,兒子Antilochus,勇敢而有禮貌。他賽馬比賽時,雖然馬不如人,但被父親鼓勵用技巧取勝;他比賽觸怒長輩時,也勇於承認錯誤、並謙和的與人相處,這些教養,父親Nestor功不可沒。Nestor長者的典範,也在奧德賽史詩中被記載。Odysseus兒子 Telemachus,20年沒見到父親後,第一次出航尋父,要在旅程中鍛鍊自己成為男人時,第一站去拜訪的就是Nestor。足見Nestor在古希臘故事中的典範標誌。
Odysseus則是奧德賽史詩的主角,聰慧又勇敢,足以扭轉上蒼給他悲慘的命運,被史詩歌頌為man of turn and twist。
密切留意這些人物,發現他們的人物特徵在長長的敘事中前後一致、立體生動。對照兩部史詩比較閱讀,不僅趣味橫生,更可以從彷彿真人實錄的紀載中,學習人物榜樣,思考各種人事困境下的應對處事。
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