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重点
1.受害者的三角循环
2.来自父母的伤害
3.不完成原生家庭的功课的表现
“父母皆祸害”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霍恩比的一部人说《自杀俱乐部》这本小说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姑娘在姐姐出走以后,和她神经质的母亲和时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关家很紧张。在总结她自己失败的青春的时候,女主角说“文母皆祸害”。
可以猜测,“父母皆祸害”这个概念会在网络上流行,应该是有大量的人都有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世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觉得父母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伤害和控制。他们非常僧恨自己的父母,想要追求独立,追求自我。
他们把来自父母的伤害分成五种类型。
第一类是直接的肉体伤害,比如打骂、惩罚。
有的人每每回想父母打骂他的样子就会下意识地浑身发抖。“肉体责罚”是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常见的一种方式,甚至有一句老话说:“棍棒出孝子。”这句话仿佛是在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打了反而是一种爱,是对孩子好。所以这是一种留传下来的古老的方式, 但是也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还记得之前风靡一一时的 “狼爸虎妈”式家长吗?其中的“狼色” 说, “打”是家庭教育当中最精彩的部分。“狼爸”的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很好地总结第一类伤害,也就是“通过肉体的惩罚,去传达父母的意志”。
第二类是间接的人格伤害,比如辱骂孩子、侵犯孩子隐私。
我个人认为,人格伤害的影响其实远远比肉体伤害要更加深远。有的父母会有意无意地去耻笑、侮辱、削弱孩子的力量。
童年时期的我们像海绵--”样无意识地吸收接触到的一切。在潜意识里,我们没有强大的信念和强大的自我,来判断接收这些信息是否对自己有害、可不可以不接收。所以,那些在人格、精神上的伤害,很容易被我们接受并且默默积累。其中常见的抱怨父母或者怨恨父母的-一类人,就是缺少来自父母的表扬和认同。
第三类是家庭状况所造成的情感伤害。
父母相互争吵,相互诋毁,婚姻破裂后一方消失, 或者两方同时失踪;更有甚者抛弃孩子,或送给别人去抚养。这种对孩子的冷漠、不关注,也是造成情感伤害的罪魁祸首之。
第四类是来自父母控制的伤害。
这也是现在许多80,9的)后们积议的:父母的管来火众了,因为父母觉得孩子们太重要了,父母担心核子的生茶担心孩子们的命运,手是,父母们无做不至地在各个方面法控制孩子的生活,控制他的工作、学习。婚姻、情感等名会事情,甚至在核子结婚后也要去介入他的家庭。核子在成长的过程申,仿佛从来没有做过自己。任何的决定都没有被司意过,都没有自己做过。由此这些怨恨的种子便埋下了。
第五类是更加严重一点的伤害, 比如摄要、精神的伤害、性别的歧视,等等。
很多孩子会抱怨父母对他们不公平,更加偏向于喜政弟弟或喜欢姐姐等,这些都属于其他类型的伤害。
不完成原生家庭的功课,通常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就是在我们的童年中,觉得自己缺少爱,缺少关心,缺少认同。当我们成人以后,我们仍然想要去寻找父母,想要去寻找那个权威的认同。所以当我们成人后,我们的内在仍然处于非常弱小的孩童状态。我们渴望来自权威的爱,我们会在关系当中,在事业当中反反复复地寻找认同。这种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很强烈的依赖,他们总想去找一个能够无条件爱他的人,总把自己当成孩子。但是你会发现,如果你要在关系当中反复地去寻求认同,找一个无条件爱你的人,甚至不停地去陷入不同的关系,这条路走通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因为对方也无能为力,他也没有办法不停地接受来自你的测试。因为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男女之爱和父母之爱也是不样的。你会发现没有一一个人能够满足你内在对爱的渴望,也没有人能填补你深深的匮乏。
第二种表现是怨恨自己的父母。他们认为是父母让自己不能变得更好。他们怨恨父母没有正确地对待自己,还有可能遭受了来自父母的暴力对待,遭受了冷漠、虐待、不公平、奚落、嘲笑、挖苦,等等。他们怨恨父母之间的行为,怨恨父母之间不够亲密,不够完美,于是慢慢就形成种怨恨的受害者模式。他们心中的抱怨,心中的恨、冷漠和愤怒,不停地积累在身体里,走到哪里,这种抱怨都会被表现出来。它会让你逐渐变为一个爱抱怨的人。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父母怎么对待你,而是你变成一一个抱怨的人,你开始失去力量。你的抱怨又会引来源源不断的可以抱怨的事情,引来更多的不公平,更多的忽视,好让你能够维持在抱您者的角色里。因此,你会发现受委屈的人,永远会有各种各样的委屈,受各种各样的排挤,受各种各样不公平的待遇。在一段关系当申,他也会不停地抱怨伴倡。所以,如果你的模式还没有让童年的那段经历释怀,现在你仍然会去重复这个模式。
他们之中也有人会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原因是父母,所以,他们会避免跟父母接触,同时想要证明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他们错了。很多人喜欢挑战那些高难度的事情,做最难的工作,迎接最难的挑战,去最远的地方,让生活变得更加次坷。很多时候他只是在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想要证明给某些人看。但有意思的是,他做的那些事情偏都是对他们容易失败的,他让自己不断地失败,同时更加远离唾手可得的成功和财富。因为怨恨,他们没有办法他们会刻意地把自己的人生过得艰难。第三种表观跟前面几种相反,他们觉得自己还需要依照父母的意识做决定。他们做事需要被允许,需要等待。他们害怕权威,又渴望权威。还有些人, 选择那些离经叛道的人生,看上去很独立,像是自主做了选择,其实只是换了个方向而已,他们只是想和父母的选择不一致就好, 其实他们还是在命运的牢笼里。
第四种表现是害怕父母失望,想为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期待他们能够幸福和快乐,期待他们的婚姻能够改变,想要为家里去承担债务。
有的人终其一生为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其实内心只是希望,我对你们好点, 你们就能够对我表示认同。
第五种表现是会无意识地去复制、用出于潜意识里的地复制他们的焦虑、情怒、紧张,复制一方对另一方的恨转移到自己的伴侣身上。如果你的父亲母亲相互憎恨而你又同情且支持其中的一方,很有可能仍然在重复这样的故事,有的人甚至会复制父母痛苦的命运,复制他们的疾病,复制他们的厄运。
为什么我们不去复制好的,两去复制那些苦痛?其实父母也给了我们很多好的东西。但是当父母受苦的时候,如果孩子同时受苦、内在的良知会让他觉得平衡。所以,当一个人内在的动力已经被决定,命运的车轮就在这个轨道上周而复始地运作,一个人的命运也就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