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昨天与伙伴们一起出去玩,途中各自都有了情绪,然后就分开各自觉察和释放,我释放完后,发现自己害怕与他们再碰面,就自己一个人走了。
事件中的情绪与信念:
为什么害怕与他们再碰面
因为不想见了面太尴尬
尴尬什么
觉得他们都已经认为我不好了,就不要再跟他们一起了,免得大家相处起来都要带着面具,会特别不自在,不舒服
觉得要是再发生冲突,岂不是自找没趣
觉得自己是在错上加错
就觉得自己是真的不好
就觉得自己好失败
就觉得自己好差劲
就会被别人看不起
就觉得自己更差劲了
对应生命中的故事:
小时候经常被妈妈说各种我的不好,被她各种否定,然后见到亲戚和邻居的时候也就跟他们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说得我一无是处。后来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就很害怕妈妈又跟他们说我的不好,然后我就把自己躲起来不喜欢见他们。
翻转信念小时候事件:
在以前小时候农村生活的时候,大人们见面聊天,都是说自己的小孩不好,我经常被妈妈说:"你看,这孩子胆子小,不爱说话,见人也不打招呼很没礼貌,说句话都怕别人要吃了她一样,又懒不做家务,成绩也不好等"。他们都有一种谁说得越不好,就代表越好的认知。他们都是无意识的在说,并没有真正的嫌弃自家的孩子,就如"儿不嫌母丑"那句话,也没有母嫌儿丑的。其实妈妈是最害怕我吃亏被欺负,被别人看不起的,小学的时候穿的吃的都是班里最好的,宁愿她自己吃苦,都不会苦孩子的。只是那时候他们的集体无意识造成的,并非是真的嫌弃我。
翻转当下事件:
在玩的过程中,对我有评判的伙伴,是他们自己内心的信念启动了,并非我就是他们说的那样。
其实我自己在一开始内心对他们就有了一点点评判,没有及时留空间来觉察和翻转。这样就引起他们对我的评判,那太正常了,因为我自己已经属于攻击方了。
大家各自是在找自己的"钩子",都是有觉知的人,释放完情绪后,怎么会再见面觉得尴尬和再被他们看不起呢?自己的怕是因为曾经记忆的伤痛还没有被消融。
如果不去面对和核实,选择逃避的话,那继续下去只能是"喂养"信念,放大这种害怕,这样下去谈何是有觉知的人?谈何修行?
生命的重复模式:
在以往的生活和工作中,只要跟谁发生了矛盾,或谁对我有过指责和评判,我就不再继续跟这个人有任何的关系,能躲就躲,能绕开就绕开,能不见面就不见面,并且还认定这个人就是会算计我,伤害我的利益的。然后什么都不顾,只要跟这个人没有关系就行。
所学:
在关系中,如果不去消融掉曾经的伤痛记忆,与人交往中就不可能没有矛盾冲突,如果每次都选择逃避,那同样模式的事情它永远会以不同形式再次发生,能逃避到何时?
遇到有情绪时,那必是什么信念启动了,通过当下事件借助三位一体最容易去找到它,消融它,看见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