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拖延症=成为行动上的巨人
1.远离让你分心的事情,利用自己的懒惰情绪
比起长远收益,大脑更喜欢即使快感
现在有两个目标:
1.点开WEB OF SCIENCE & SCIENCE DIRECT 下载两篇论文,规划实验步骤,获得实验结果,发表论文,获得成就快感,耗时1.5年!
2.点开王者荣耀、选一个喜欢的英雄,拿个3杀,获得胜利,耗时10分钟。
我们都知道第一个目标更是我们该做的,可是长期的刺激已经使得我们大脑对即时快感上瘾,就好像看见这篇文章,有的人会选择先收藏,然后刷抖音去,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所以做法其实很简单,跟戒毒是同样的道理,强制隔断=多巴胺断食,在特定时间内,戒断所有多巴胺来源,连推特的CEO——Jack Dorsey都在采用这种多巴胺断食。
在学习、工作之前,把手机开启飞行模式,放到一个我们需要站起来才能拿得到的地方。
桌面上只放置与当前任务相关资料
非常简单,这样你就会因为觉得麻烦你而不站起来拿手机,这就利用到自己的懒惰情绪,当你投入到完成事情的过程中的时候,有无手机都不重要了。
2.原谅自己法
原谅自己法又被称为”WHAT THE HELL EFFECT"
每当人们因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时,而感到后悔后,从而选择更加放纵自己,形成恶性循环。“反正我的计划已经失败了,不如好好享受人生吧”,人们会因为自己打破了自己计划,而选择放弃整个计划,导致意志力消沉
马克思说过: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
我们需要冷静下里,问问自己,计划的破坏是外因还是内因,是客观还是主观,最重要的一点,这种这次“犯规”对整个计划的影响有多大,而事实是当计划完成复盘时,才发现当时的错误只是一个一个小阻碍,压根不影响自己的计划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大可不必因为一次“犯规”而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导致计划的真正失败
3.番茄工作法
设置成多个25分钟工作时间,每个25分钟之间设置5-10分钟休息时间,25分钟之内只专注一个任务:人类的惰性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利用多个时间间隔,来打断不良情绪的产生,从而获得沉浸工作的快感。
提醒:首个25分钟,不必马上进入最困难的部分,容易使自己一开始就喊“救命”,举个栗子:写论文之前,可以先整理以下之前的数据,毕竟数据是你之前最熟悉的,重新捋顺思路,从而更好开展论文的撰稿。
4.逆向目标分解法
目标:如果第五年我想发表一张唱片;
第四年我就要被唱片公司签约;
第三年:我就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给很多唱片公司去听;
第二年:就一定要有很多作品在录音阶段了;
第一年:就要把准备录音的作品完成编曲 ;
第六个月:就要把没有完成的作品都修改好,注意筛选;
第一个月:就要把目前的曲子全部写完;
这个星期就要列出需要完成歌曲的清单。
而完成上述目标的人,在1977年辞去了太空总署的工作,1983年她的唱片风靡全球,她就是《我心永恒》的原唱——席琳迪翁
上面讨论拖延症的产生原因时候说过,因为目标过于庞大并且遥不可及,所以大脑会选择“安慰"我们,从而产生拖延症
逆向目标分解发,能够为你提供当前所需要完成的小目标的方向,而不至于使你从一开始就无所适从。
综上,
我个人认为,拖延症的本身就是那一句句”冠冕堂皇“的理由,借口。你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是不是真的这么忙,与其抱怨时间太短无法准备,所以我做的不好,其实有没有想过其实从一开始你已经拥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改变事情的发展方向。ALL IS UP TO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