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拖延症,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拖延症,是指一种自我调节失败的心理疾病,在知道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依然要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数据显示,90%的人都声称自己有拖延症,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有比较严重的拖延症,约六分之一的人会比预定截止日期延后“1天左右”,八分之一的人会“别人不催促就不会继续完成任务”。总之,拖延症是一种很常见,几乎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点的一种社会问题。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一些经典的拖延症语录:1现在是凌晨一点,再玩会儿手机到一点半了我就去学习。 2《如何治疗拖延症》这本书买回家几年都没看完 。 3下了决心今天要完成这个任务,可是一转身,又忍不住刷微博,微信,在评论区吹牛,或者来一盘王者荣耀。4本来能赶在下班前做完的事情,工作时又忍不住去玩手机了,然后别人都下班了自己还是在苦逼的加班,每天都是这样,发誓也没有什么卵用,哎。
据说,最早的拖延症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有个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古代还有一首流传了几千年的关于拖延症的诗,相信大家读书时都听过: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来冬已至,不如收拾到明年!
拖延症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世界各国的人都有拖延症。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他的名作蒙娜丽莎画了四年,最后的晚餐画了三年,还有好几幅画到他去世时还是只画了一半没有交付。
完美主义者,常常是拖延症的患者。因为追求完美,导致工作迟迟下不了手,另外,工作难度过大,过于复杂也是拖延症产生的重要原因,部分人认为自己抓不住工作重点,导致注意力分散,很难很快投入到主要工作中,导致拖延;也有人认为拖延是因为自己懒惰,执行力差。
拖延症是一种病,得治!叫兽(教学平台杨教授)可是治疗拖延症的老司机了,大家坐稳,老司机要发车了!
1切断干扰源,专注
手机、电脑、WiFi,这些都是干扰源。在你意志不坚定的时候,一声QQ消息可能就会打断你的工作状态,然后你又去玩手机去了。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切断干扰源,叫兽(教学平台杨教授)在码字时,就会把把手机调到静音,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写作。这个是比较简单的方法,如果拖延症比较严重的朋友,可以尝试买老年机,就是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那种手机,这样自己就不会有事没事就去刷一下微博,打一局王者荣耀了。
一旦有这种能专注的状态,本来要2个小时做完的事情,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效率大大提高,那么节省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务,或者休息放松。时间长了,你就会比别人的工作效率高很多。
2 用欲望刺激自己。
做事情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大的愿望,比如说任务完成以后可以休息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单次疗程。长期的,可以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比如说今年都不拖延,工作效率上来了,就能升职加薪,追求女神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想到女神就要追到手了,你还会拖延吗?
3禁止多任务操作
不是很费脑的事情,可以一心二用,比如说我们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洗澡,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别人聊天。但是,工作时最好不要这样,单线程的工作,你的注意力会更集中,这样能让我们更快的完成任务,减少拖延症的发生。
4不要追求完美
前面我们提到了拖延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完美主义。其实,宁可要三流的想法,配一流的执行力,也不要一流的想法,配三流的执行力。
其实,放低起点,你就会减少抵触感,才愿意行动。比如说跑步,你一开始就说我每天要跑5公里,其实就很强人所难,所以很多人计划好了最后还是荒废了。
我们可以一开始每天跑500米,然后1000米,慢慢的往上加,这样任务最终还是完成了。很多人之所以拖延,就是把任务想得太困难,太痛苦了,所以就会本能的抗拒,放低起点,我们就会愿意行动。
5不要依赖别人
很多人为什么拖延,因为总是希望别人帮他做。决定你命运的人只有你自己,依赖别人始终不是长久之计。与其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不如把决定权留给自己。
6任务列表
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方法,但是还是提一下。把每天要做的任务用一个本子记下来,完成一项打一个勾,每天结束时进行总结。任务完成的好,可以小小的奖励自己一下,完成的不好,就要进行惩罚。
7设定专注时间,分解任务——让自己更加高效。(番茄钟)
百度百科上是这么介绍的:番茄钟,是指把任务分解成半小时左右,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如此视作种一个“番茄”。哪怕工作没有完成,也要定时休息,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收获4个“番茄”后,能休息15至30分钟。
这种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相当于定下倒计时,心理上会有急迫感,番茄钟会促使我们集中注意力,更高效的完成任务。当出现干扰的时候,我会看一下时间,暗示自己再坚持几分钟就结束了。
也就是说,将大的时间切分成小块时间,大的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当所有小任务完成时,看似庞大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就叫化整为零,当你看见任务进度不断完成时,拖延症自然就消失了。
当然,解决拖延症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自己,有了方法也要执行,不然叫兽(教学平台杨教授)也帮不了你,你说呢?
(作者:教学平台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