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宝首饰市场概况
近一年来,中国珠宝行业呈现出回暖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零售额为2,97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6%。
中国经济的整体良性状态,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7年的增长预期调整至6.7%,将2018年的增长预期调整至6.4%。同时,2017年1—11月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6.2%。预计,2017年中国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4408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珠宝业14家零售类上市公司共营收517.12亿元,同比增长23.77%;利润总和为56.69亿元,同比增长5.15%。而2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上半年利润总额为3.4亿元,同比增长49.11%。
黄金方面,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黄金消费量达1,089吨,与去年同期增长9.4%,连续5年成为世界第一黄金消费国。来自世界黄金协会的消息,截止2017年3月,中国官方公布的黄金持有量为18425.6公吨,占储蓄量的2%。2017年中国内地1-3季度共加工金饰472.5公吨,同比增加13%,加工金条和金币232.8公吨,同比增长57%,消费需求量为705.3公吨,同比增长23%。
白银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疲软和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银饰品方面的用银需求量逐年递增。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我国白银交易量为111.76万吨,同比上年增长38.7%;我国白银成交总额为4410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9.49%。
珍珠方面,珍珠价格表现平稳,市场对高品质珍珠的需求仍然炽热。由于中国市场和南洋珍珠业迅速冒起,以及大溪地珍珠业发展放缓,香港成为主要的珍珠贸易及分销中心。市场上,尺寸小、品质优的南洋珍珠、大溪地珍珠成为买家热捧的产品。
在零售市场方面,由于前几年大量企业通过加盟迅速抢占了三四线城市的份额,但竞争激烈导致近几年速度放缓,单店产出降低,价格透明导致毛利率下滑,跑马圈地式的零售业模式增长已经开始放缓。2017年,中国珠宝行业的零售业模式,正在逐步进入品牌竞争模式。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珠宝首饰可以分为金属类首饰、珠宝玉石类首饰和其它类首饰。
- 金属类:以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首饰,其中又分为:
- 贵金属首饰:以贵金属,即黄金、铂金和银等制成的首饰。常见的有铂金首饰、黄金首饰、白银
- 首饰和合金(K金)首饰。
- 普通金属首饰:以普通金属材料制成的首饰,与贵金属首饰相比,价廉物美。常见的有铜首饰、铝首饰等。
- 仿贵金属首饰:指利用与贵金属外观非常相似的材料制成的首饰。这类首饰实际上不含贵金属成份,但由于具有颜色稳定、价格低廉、装饰性强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
- 薄层类首饰:指将贵金属材料通过一定的方法,牢固地附在其它材料表面上而制成的一类首饰,包括镀金、包金、锻压金首饰。
珠宝玉石类:将珠宝玉石通过磨制、雕塑、镶嵌和黏串等工艺而成的装饰品。这类首饰由于美观、大方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常见的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水晶、翡翠、珍珠、琥珀、黄玉等。
其它首饰:利用除金属和珠宝玉石以外的材料制成的首饰。包括陶瓷、木料、线类、皮类、象牙等。
铂金首饰:中国内地是铂金首饰的最大消费市场之一。据Platinum Guild International 的报告指出,内地在2017年的铂金首饰零售额同比约下跌了2.8%。相信部分原因是消费者更热衷于购买黄金。
黄金首饰:近年来黄金首饰开始突破以往款式单一的传统,大胆地与其它物料搭配,使得黄金首饰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年轻男女的喜爱。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指出,2017年金饰需求开始重新增长至650吨。企业开始更加注重提高金饰的装饰价值,加上中国不断增长的财富,预计未来金饰销量会持续增长。
钻石首饰:戴比尔斯的报告指出,现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钻石消费市场,有70%的美国人拥有钻石首饰。与美国人相比,目前只有20%的内地城市居民拥有钻石首饰,因此中国的钻石销售市场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报告也显示,虽然内地钻石于2016年的零售额比往年下跌4.8%至97亿美元,但由于人民币在2017年回稳,人们对钻石零售市场信心上升,零售额回升至98亿美元,同比上升约1%。
奢华珠宝:据Euromonitor显示,2017年奢华珠宝的零售额达到149亿元,比往年增长6.6%,占整体首饰零售额的2.3%。由于越来越多女性出外工作,他们收入增加,带动对奢华珠宝的需求。相比女性,男性则倾向购买奢华珠宝以显示他们的身份地位。
订制珠宝:有调查资料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一、二线城市80、90后选择婚戒方面,有近75%的人选择个性化订制钻戒。由于珠宝企业的传统成品销售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专属化、个性化需求,近年来,订制珠宝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一些企业纷纷开辟了此项服务,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甚至部分的工艺环节。
婚庆市场:在中国内地珠宝消费总额中,估计因婚庆带动的珠宝销售超过五成以上,而越是相对不发达的市场(如二、三线城市),所占比例越高。2016年,内地结婚人口高达1,132.8万对,预计未来几年,结婚人口将继续保持每年1,000万对以上的态势,珠宝首饰类商品作为中国传统结婚习俗中的必备品,将受益于结婚人口的增加。
节庆市场:内地首饰市场销售对节庆敏感度较高。人们于生日、节日尤其农历新年、情人节等皆有购买首饰送礼习惯,不少商场亦会配合节日推出促销活动。
男性市场:在商家大力争夺传统女性市场的同时,男性首饰市场正方兴未艾。除了传统的戒指饰品外,男性市场还包括领带夹、袖扣、皮带扣等。内地男性群体对珠宝首饰类产品的消费兴趣,大多源于对钻石的认识。据调查报告显示,在30-44岁的中国男士中,有67%的男士希望拥有钻石。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内地男性珠宝首饰市场却发展缓慢。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从产品设计、产品文化内涵、产品终端行销方式和广告宣传方面进行挖掘和创新,以开拓市场。
儿童市场:从中国传统习俗看,自古就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手镯、项圈的风俗以表达长辈对后代健康、平安成长的期盼。兼具佩戴与保值功能的金首饰是不少精于理财家长的首选。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儿童市场需求有望增加。但是,相比于成年人首饰层出不穷的新品推出,儿童饰品的种类、样式都比较少,相关推广活动的力度也不如成年人首饰。
银发市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关注的则是一种兼顾保值功能和情感内涵的时尚。业内人士称,老年人如今对首饰的消费范围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黄金老四样」,即金戒指、金手镯、金耳环、金项链。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饰品开始获得老年人青睐。
2016年中国黄金协会对内地一至四线城市2,000名女性进行的珠宝/奢侈品消费调查显示:
- 七成受访者表示拥有金饰;
-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拥有铂金首饰。
- 访问假设女性若有5,000元预算购买珠宝。在这情况下,她们最希望购买金饰,其次为铂金和钻石首饰。
- 其中三、四线城市女性选择金饰的比例较一、二线高。
- 此外,一线城市受访者选择购买黄金、铂金和钻石首饰的比例最接近,分别为18%、14%及15%。黄金对于18-25岁的年轻人吸引力较低,只有9%的年轻人选择购买金饰。
- 受访者最主要的购买珠宝的渠道是实体店(81%),其余受访者(19%)表示于网上购买。
- 50%消费者认为线上珠宝消费的主要障碍是不能触碰实物,其次是安全问题(48%),另外30%消费者认为在门店购买更方便。
- 59%消费者表示从时尚/首饰品牌网站中获得购买首饰和奢侈品的想法,其它影响他们的渠道包括实体店、网上博客、社交媒体等。
发展趋势分析
1、全国市场的不平衡加大企业生产难度
目前,全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消费理念的极大不同,这也给珠宝产业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方面,面对新起来的消费理念、消费需求,不少企业用新零售、IP等新理念,以及个性化、时尚化的款式去迎合他们;一方面,在三、四线市场,传统的消费理念仍然占有很大部分,特别是婚庆这样的刚性市场,传统的、大众的款式仍然是主流。因此,不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既要兼顾传统的市场,又要考虑到正在新兴的未来市场。
2、新的合作模式在珠宝市场开始显现
一直以来,成都市珠宝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大量的珠宝企业处于低端竞争,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内外珠宝大鳄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珠宝行业资本市场的进步,企业产业化加剧集中,上市珠宝公司开始出现兼并或并购的趋势。通过兼并或收购,并购方能很快获得规模效益和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战略机会;被并购方也能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降低经营风险。
另一方面,大部分未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也开始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应对新的市场需求。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有36%的企业采用了供需链管理,32%的企业采用了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采用企业合作网络的企业也有15%。单打独斗性的经营模式将难以生存。
3、多渠道经营成为主流
由于珠宝消费的特殊属性,实体店一直是行业的发展主流,但制造厂商的利润越来越低,传统卖场运营成本却越来越高,实体渠道经营日益艰难。网络销售来势汹汹,却后继无力,感觉只是“看上去很美”。然而在当下信息爆炸、渠道多维的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
据报道截至2017年6月,全球网民总数达38.9亿,普及率为51.7%,其中,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因此,如果还仅仅局限于实体店或是局限于网络,都是在坐以待毙。调研中也发现采用多元渠道的企业最多,占到了70%。
实体经济跟数字经济如何更好的结合,成为珠宝产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企业应该针对消费者不同的购买习惯而适时调整线上线下的经营方案。 实际上,无论实体店面,还是线上虚拟店面,流量才是一个店面得以生存发展的主因。
立足自身优势,走出自己的路
面对新的不稳定的市场,珠宝产业的企业应该做的是稳中求进。稳是前提。企业首先要健康的活下去,才可能有未来。这需要企业依靠珠宝整个产业优势,立足自身的优势,稳得住,量力而行,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追求业绩增长、追规模。进是目标。随着制造业竞争力逐步式微,传统的珠宝产业企业必须把握市场走向和经营动态,适当借力于新思路、新管理、新营销,向互联网+、智能化等一些虚拟领域扩展。
同时,企业发展要把握好进退的分寸,以及快慢的节奏。进是在危机中寻找机会,找准市场利润点要敢于出手;退是要对企业的一些跟不上市场需求的产品敢于放弃。再比如在市场培育方面,必须小火慢炖;而在新工艺、新技术创新上,必须求快,否则一步落下来,就会步步跟不上。这样才能既不错失良机,又能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