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5年整,前4年教数学,与学生朝夕相处打成一片,与学生关系特铁,无论离开多少日子,一个电话或qq过来,马上能热火朝天地聊起来;而近半年,当上了主任,官不大僚不小,从此远离了课堂,疏离了学生,再也没有学生亲近我了。
这不,一个课间,我参加片区教研活动回来,走在校园里,迎面遇到两个学生,他们马上跑起来做鸟散状,回教室广播,“王老师回来了…”我摇摇头心想:小家伙,又要给王老师做面子工程了,我在与不在,差别这么大啊。是啊,在孩子们心目中,你是“领导”,是管学生的。
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在感觉孩子们挺有意思的同时,我突然愧疚起来:虽然这是两个孩子无意识的反应,但对于我而言,应该看到其背后需要警醒的问题了。是否该认真思忖反省:平日里有多少和孩子们在一起活动的时间?有多少和他们亲密无间地说说话的时间?忙就是理由吗?学校办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和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太少了,我眼里有谁?是繁忙的杂务,还是教育服务的对象——我们的孩子们?好的教育、好的学校,总是充满着人性关怀,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如果我们做领导的,能经常到教室,课下和孩子们说说话,主动放下手里的一些杂事,到班里参加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学生对领导的感情肯定不一般,如此一来就不会做鸟散状了。
北京十一学校规模比较大,管理工作很繁忙,但是李希贵校长总是想很多办法,跟每一个学生接触。他说:“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我要亲自为每一个学生发毕业证书,一个典礼下来,要站四个小时,最后几乎都站不住了,但我还是要坚持这样做,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跟学生接触,彼此之间就没有感情。我在校园里走,总是要尽最大努力,想办法拍一拍学生的肩膀。我听课时,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课后都要跟他说一句话。每周一中午,我都会与学生一起用餐。还有,到我办公室采访我或者找我有事的学生,我都要送他一本书……我就是这样,努力用各种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的心理感受才会好。”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始终坚持和孩子们“打交道”,曾深入研究过3700多名学生。他说:“每当有一届一年级的孩子入学,我就开始为他们写教育日记。我把在一个班级采取的各种教育措施都记在一个笔记本里。”他认为,“只有把教育和教学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才能成为一位好的领导者。可见,优秀的领导者都特别在乎学生的感受,以生为本,走近学生。
办好一所学校,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对待,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分析学生,唤醒学生,发展学生。谢谢那两位孩子,让我知道了:我真该走近你们,离你们近些,再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