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下载了简书,每个月字数更新不到1000字,只加了一个简友。那个时候简书对于我来说是草稿本,兴致好就发布文章,几十字,几百字。我几乎不给别人点赞,也没去读别人的文章。
简书于我是陌生的,像个步履匆匆的过客,留给我仓促的背影,我不曾用心去读懂它。
2020年年末,偶然的机会打开简书,看到了齐帆齐这个名字,28天写作成长营。我一个人在文学的外围游荡太久了,越游荡越懒散,笔下文字寥寥无几。我急需督促,急需一个群体,让我拾起丢失的文字。后来我发现齐帆齐老师还有读书营,上面承诺每个月读3本书,一年读36本经典,拥有499份自媒体和纸媒投稿资源,有机会成为签约作者。我突然觉得眼前打开了一扇门,而这扇门通往我想抵达的地方。而分明有个人就站在门旁等着我,带着我一起走。
我加了齐帆齐老师的微信,进行三句不到的聊天就报名写作成长营了。我被拉入了成长营的微信群。课还没开始,群里就嗨起来了各路写手汇聚,有像我一样的新手,也有玩简书的行家了。许多新知识如雷灌目。
齐老师的课开始了,我对齐老师的初印象简直想用“疯狂”一词。她说生活无处不是素材,别人说的一句话,你见到的每件事,都可以成为题材,哪怕跟朋友聚会都是带着目的心,今天有什么内容可写。她所有的生活似乎都是围绕“写作”展开哦!难道这就是专职作家的职业病吗?可真是这种有心观察有意为之才有齐老师的高效输出。
对于生活,我绝对是马大哈,过了就忘,很少留心去观察,甚至认真倾听。现在连出去聚会都觉麻烦,可是这些都是素材的重要来源。我直接被齐老师洗脑了。
齐老师说:“我们遇见太迟,也不迟。”
我的慢节奏生活一下子提速了。简书让我日夜流连,成了我心灵的栖息地。阅读、日更占据了我时间的所有空隙。使用现代工具快速输出,我玩的不是很溜,只能老老实实打字,每天日更需要花去我两个多小时时间。
有一次走路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故事,就打开齐帆齐老师推荐的有道云笔记用语音输入。讲的太投入,完全忽视了周围的环境,直到发现有人不断回头看我,我才想起这样一路窃窃私语肯定被人当疯子。值得高兴,当晚我只用半小时就改好了日更作业,效率翻三倍。
在齐老师影响下,我开始见缝插针读书,开始用耳朵走路,耳听八方,不断培养嗅觉,嗅的到题材的气息。脑子似乎活络了不少,在这种状态下,人也积极了不少。
齐老师显得很朴实,就像她说的她的文章很接地气。这正是我喜欢的,有故事有内容,不华丽,要有干货。那种华丽词藻堆砌的文章我也不喜欢。
在简书坚持日更8天,我也收到了第一笔稿酬。
我很幸运,齐老师很用心给我文章作点评,拨开我的层层云雾。我的一篇日更作业《我与文字的缘分,从废品站开始》很快被收入齐帆齐微刊,老师给我发稿费。我战战兢兢地不敢收。这是来简书五年收到的第一笔稿费。简书对于我来说一片空白,直到遇见齐老师,才感觉慢慢开窍,才感觉轻扣了文学门扉,懂了一点门道。可是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并不快,可能是我胃动力不够好,消化太慢。这个月又是我最忙的时候,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住了日更,8天超过一万多字,这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齐老师发微信给我,只要你坚持住了,写出来了都是好的。
是呀,说自己离文学的门槛很近,可是完全低产,半年都没有两篇文章出来。这简直是自欺欺人的笑话。
我关注的简友马上要100位了,都是一个上升的好趋势。我相信我会在简书遇见更多文学路上的好友,学习,成长。
每次听完课总给我满满的紧迫感,又感觉自己是书盲了,阅读量不及老师的一个零头。老师所有推荐的作家名字都记下来了。
天哪,我中了齐老师的毒了,我完全应验了她的那句话“我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我只恨时间不够。
愿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今天一大早我就收到了齐老师的包裹,有四本书,还有齐老师自己的签名书,她留给我一句话“愿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满满的温暖,满满的感动。感谢简书,感谢齐帆齐老师,以这样方式遇见,我很舒服,也很喜欢……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11)篇15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