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永不过时的“传家宝”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毛泽东同志这一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怎样迭代,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攻坚克难的“传家宝”。它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价值立场——唯有扎根群众,才能汲取无穷力量;唯有服务群众,方能永葆生机活力。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既要传承“老办法”的深厚底蕴,也要创新“新打法”,让这一法宝在数字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芒。

一、定位“群”之所在:从“朋友圈”到“民心圈”

群众路线的生命力,首先在于知道“群众在哪里”。过去,干部走访田间地头、车间巷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今天,群众的生活场景已延伸至网络空间,短视频平台里的农民主播、社交媒体上的民意诉求、外卖骑手的“算法困境”,都是新时代的“民情地图”。若干部只满足于会议室里的“键对键”,却忽视现实中的“面对面”,或沉迷于微信群的“打卡汇报”,却忽略直播间里的“弹幕呼声”,便是脱离了群众的“新阵地”。

真正的“群”,不仅是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更是民心所向的集合。黄文秀驻村时用脚丈量百坭村的每一条山路,李忠凯在扶贫一线白了头发,他们的“朋友圈”里没有虚浮的应酬,只有带着泥土味的真问题。干部需主动跳出“舒适圈”,既走进社区网格、工厂班组,也关注“云端”民意,让“群”的边界与群众的足迹同步扩展。

二、读懂“群”之所需:从“捞活鱼”到“解密码”

群众工作的核心,在于搞清楚“真实情况是什么”。毛泽东曾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天,调查研究既要传承“蹲点摸实情”的笨功夫,也需掌握“数据挖民意”的新本领。比如,通过分析政务平台的投诉热点,可发现高频民生痛点;通过“反向调研”(即从群众吐槽中发现问题),能避免“盆景式”作秀。

但技术不能替代温度。甘肃“马背上的派出所”数十年来骑马进牧区办证件,浙江基层干部用“民情日记”记录每家每户的急难愁盼,这些老办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干部把身子沉到了群众中间。群众的“话外音”往往藏在一声叹息、一个眼神里,只有以心换心,才能破解这些“无声的密码”。

三、做实“群”之所盼:从“办小事”到“聚大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叶总关情。福建“四下基层”机制推动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将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用“每月一题”破解房产证难办、老旧小区改造等顽疾,证明小事办实就是“人心工程”。相反,若对群众投诉“踢皮球”,对民生短板“绕道走”,小矛盾可能发酵成大隐患。

更需深思的是,群众路线不仅是“回应诉求”,更是“凝聚合力”。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组织居民互助团购,乡村振兴中“村民议事会”共商发展路径,都是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当每一个体的微光汇聚,便能照亮前行的道路——这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层意义。

结语: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守护初心

延安时期,习仲勋同志被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今天,脱贫攻坚、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践行群众路线,从来不是机械的“流程”,而是心灵的“回归”。无论是用“铁脚板”丈量民情,还是以“云平台”倾听民声,本质都是对“人民至上”的坚守。

新征程上,唯有常思“为了谁、依靠谁”,以“群”为镜、以民为师,才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因为,最大的“群”,永远是亿万同心同德的中国人民;最强的“算法”,永远是把人民放在首位的初心使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党的百年历史有力地证明了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是夺取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伟大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之源。...
    Alongeve阅读 286评论 0 1
  • 近日,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指出:共情才能共赢,担当才出实干。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虽然是连着网...
    e28c5aabad4b阅读 211评论 0 0
  • 深刻认识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ALK0718阅读 254评论 0 0
  • 近日,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
    通天牧羊人阅读 705评论 0 0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
    A崧阅读 14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