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并不想在这里和大家谈职业规划的理论方法,我只想把这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颗粒化的解构分析一下。
不同视角的痛点分析:
年龄阶段视角
18-2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22-28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工作环境、职业种类、发展机会等与自己的“职业梦想”是否匹配;28-3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一直无所成就;35-4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接下去的岁月我应该做些什么?
女性职场角色视角
职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生完孩子重心转移遭遇职场淘汰问题?想要复出职场遭遇各种嫌弃?在职场面对比男性更大的年龄施压下怎么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女性如何平衡职场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与冲突问题?
人和组织视角
与自己匹配的组织和岗位画像是什么,在哪里找得到?进入组织后如何快速适应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脱颖而出在组织中快速晋升?遇到职业倦怠在组织中如何找到突破口?当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差异时如何选择调整?组织外部的职业机会和行业资讯是什么?
大家不难看出,不同的视角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问题是属于年龄阶段视角的那偏重解决对自我的探索、如果你的问题是属于角色冲突视角的那偏重解决对角色平衡的方法、如果你的问题是属于人和组织视角的那偏重解决了解行业发展中各岗位高绩效人才的画像。
要让自己越来越好前提是能对症下药,最怕的就是自己也不清楚症结病因又遇到能忽悠的江湖郎中,浪费时间经济不说还让自己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学会对自己的病因做初步分析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越来越好。
关注我——解惑职业发展,成为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