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第二章的前三节,作者举了很多高教育水平父母没能教育出他们理想中和他们一样“高水平”的孩子,一方面确实是父母的固化思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让他们觉得只有走仕途的路才是最有出息的路。再有,就是,高知父母家庭如果培养出当小商贩的孩子面子上过不去。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作者的几个观点:
首先不要有培养完美孩子的想法。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尤其在某方面有出众天赋的人,他们往往在另外的方面会表现出更明显的不足,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人,他们往往不善言辞或不拘小节等。“天才”和“全才”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冲突的,
其次要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第三,家庭生活中要戒断严厉和专横。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孩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英语,都能对英语感兴趣,其实说实话,就算是一些学霸,他们能学好英语有些也不一定就是对英语有兴趣才去学的,很多时候是一种本能,说是本能是因为,他们知道要求学,要上进,要考进好的大学英语不能得分少,可叹,但这确是现今初高中学生的现状。而且,一旦学生自己到了高分层,进了前几名,他自己也不愿意再被甩下来,只有拼命学习。
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也不是那样的单一,各门功课都好的可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专研一门,在一个领域有特长有建树的一样有所作为。自从,韩寒等少年作家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暂露头角,很多不喜欢理科的学生看似找到了同盟,看到了曙光,每每用这样的例子来反驳老师的教导。
孩子,我知道,我也相信以后会有无数个韩寒,他们在走上社会后的作为不比其他杀过高考大军从而进入理想学府,走传统之路的大部分学生差,甚至比他们都要好,但你确定你就是第二个甚至第N个韩寒吗?你要是没有这把握,还是静下心来该记单词记单词,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就干什么吧。
我带的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就对所有背的科目不感兴趣,让她背书简直比登天还难,每次为了让她跟我读书都搞的我们两个人都不痛快,大家都知道,小学初步接触英语是一定要培养读背能力的。刚开始,我一直以为她就是不喜欢英语,时间长了才了解到她的数学也一塌糊涂。语文还差强人意,但一有背书的作业时,她的情绪就很低落,连老师跟她讲别的科目的题都不愿听,我也尝试过哄,劝,都没办法。她的妈妈跟我谈心时说,她们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说服这个女儿。但在其他方面,女儿并不差。例如,和同学相处不错。现在,我发觉随着年龄增大,这孩子确实比以前性格好一点,不再一味抗拒老师和她讲道理,上周不懂的问题还主动来问。
所以,根据这件事,我知道了看一个人短期内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她在这个年龄段这样,在另一阶段又会变化,你怎么知道孩子不会突然开窍?我现在也试着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个社会不是以成绩论天下的社会,虽说,老师的责任就是教好学生,那万一真要在学习上没那个天赋或者努力很久,什么方法都试过了也没有成效,那就试试有别的路吧,这样的学生也不是就没有出路。相反,这种学生往往在走上社会之后能如鱼得水。
我就见过不少这样的学生,不能说老师没用心教,她不努力学,但单词发音,语法,一切一切就是那么混乱,和他们的家长聊过,他们也说,很多老师都教不好,但是作为家长,他们也从不苛求孩子一定要学习上很拔尖,不求他能够光耀门楣,只愿孩子能平平安安,有一项技能傍身。
我想,这大概是现今每个父母的愿望吧。孩子成绩好是再好不过了,但万一他奋斗过,还是不行,我们也不必指责他们,毕竟,不只是读书一条路。但作为以后迟早要独自上路的孩子们,你们都有一技之长吗?
其实,就父母来说,也不一定就非要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门门拔尖,全能型的人毕竟是少数。父母也不再都对孩子要求苛刻。你努力,父母永远是你后勤的保障;你奋斗,父母始终默默加油;你平庸,父母时刻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