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先生
公众号文集
9个想法
第33期定投实录:买入一份
>> 银行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业,总资产大约是净资产的10倍,这意味着,如果银行经营出现失误,造成总资产大约10%的损失,这也会将公司的净资产,也就是股东权益,全部亏光。
对于这样高杠杆的行业,在估值上予以折价,是合理的。
>> 一是,这些年来,中国的银行股,一直在源源不断地进行再融资,补充资本金。
一方面,这确实是监管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是银行实际经营的需要。
二是,互联网的崛起,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当然,这不仅仅是国内银行业面临的问题。
>> 但从我本人的经验看,这对银行的实际利润,冲击有限,银行本身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三是,市场一直在担心,银行有大量未体现在财报中的坏账。
>> 我个人推测,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不大,原因很简单,工行、建行、农行、交行这些银行,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家上市公司,其背后还有国家信用的背书,财务报表也经过了全球顶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这种可能发生的概率不大。
>> 四是,2018年6月份之前,决策层一直在强力去杠杆。
所谓去杠杆,就是降低企业的负债比例,银行既发放贷款,也是债券买方,因此,在去杠杆过程中,银行受到冲击,是必然的事情。
但去杠杆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不会长期都是这样。
>> 五是,银行基本都是国企,效率低下,管理层追求的是政绩,而非利润。
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但却也有其好处,因为金融行业最大的经营风险,就是管理层过于贪婪与激进。而国企的管理层,薪酬不高,缺乏进行激进经营的动力,他们更像是行政官员,最重要的是防范出现严重问题,其次才是经营业绩,这其实是给银行加了一道保险。
>> 从2013年11月到现在,创业板经历了好几次的阶段性的暴涨,可是长期来看,它的收益,还不到中证银行指数的一半。
>> 核心原因就在于,银行股本身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不差,股息率一直不错,估值长期很低,分红再投资的复利效果惊人,而且这三大因素,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 我们的整体策略是,在1倍市净率以下定投中证银行指数,1倍市净率以上逐步卖出。
招财大牛猫
公众号文集
3个想法
今天见识到啥叫犯了众怒
>> 今天算是近期难得的一次中阴调整,有网友问我你咋没预测到。
我承认自己没预测到,一是没能力预测,二是不想预测。
我来一句灵魂深处的拷问,那些连2%的回撤都想躲开的人,是不是这一轮或多或少都踏空了?我不信有多少人会从2月初一直重仓,然后昨天清仓跑了。
>> 交易格局是有连贯性的,我知道有很多人昨天逃顶,但这些人之前两个月肯定有卖飞的仓位和个股,最后算下来很可能还不如啥都不操作。我查了一下业内私募基金今年的收益中位数,20.3%左右,按照往年惯例散户平均值只会比这个还低,我猜主要是因为太多人前几年跌怕了,老想躲跌,结果把利润都躲没了。
>> 我其实最近也卖过几次标的,只有证券指数基金卖的还行,剩下的平安、茅台都是卖了以后涨的更高。昨晚的话诸位可以再品品,炒股不是种田,不会多劳多得,有时候一顿操作猛如虎,账户多亏两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