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人的潜意识。心理学的鼻祖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的行为95%是由潜意识控制的,而意识层面控制的只有不到5%。所以去分析一个人的习惯,就是找出习惯背后造成这种行为的潜意识,让意识去觉察,通过刻意练习去修正,这样才能让一个人越来越好!
下面的几个案例是我去参加一个心理学座谈会,记录总结。
案例1.小王,遇到什么事情不马上处理,需要停下来或者找到安静的地方去处理,这个习惯背后是什么?
这是个准备好才做的模型,也许是潜意识层面的提示,中国的很多地方比如高考,会议都是要准备很久才开始的,心理学上有个静态心理模型和动态心理模型,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时刻在变化的,必须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从这一点来说,小王是缺乏应变能力的,意识到这一块就要刻意练习,去克服。
案例2.小时,和老公的沟通:对老公的不满经常和外人诉说,反而后期也会传到老公的耳朵里,经常会这样,说完后自己也很爽。分析一下这个习惯的背后原因。
首先她为什么要说?她说的目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自己心里舒服爽还是为了改善夫妻关系?是真目标还是假目标?活的开心快乐是指向感受层面的,感受是人的情绪状态,来的快去的也快,凡是让一个人爽、开心的事情实际上对个人是没有帮助的,经常让你开心的事情,事后也会让你经常不开心,所以你是追求感受上情绪上的好还是现实中的好?
卡点:爽会导致不爽,比如吸毒、性只有一刹那,但是吸毒会带来更多的痛苦,经常追求一件让自己爽的事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自己无法突破的卡点、瓶颈或者能力,所以会去寻求突破口,所以你知道自己缺乏什么就去追求什么。
自己处理不好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以用简单的说教来代替,实际上是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如何解决?从时老师话里透漏,老公是不接受她的沟通模式的,可是她却经常这样沟通。首先要问你要什么(目标)?如果要关系好,那就终止这种沟通模式,不说或者少说。从内心里去朝着这个目标推进,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层,不断的加强,那么虽然表面上不说或者对他好,但是无意识层面依然有攻击性的,不满的,所以改变从模式开始,模式不变,一切所做的所有事情徒劳的,对于时老师来说温柔,不理睬,给老公买保险等做的一切,都会让老公觉得是有攻击性的,不是真正的对他好。
案例3.小王:一个朋友非常洒脱,随时想干什么就做什么,让人非常羡慕,比如:花20万带父母旅游,打架、纹身、事业正好时去求学等。
从自己说起:这全部是感受,人一旦感受起来并很多的时候,就会脱离现实,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进而产生更多的感受。所以去看或者评价一件事情不要用感受,抛开感受,用理性的逻辑去分析,去看现实、世俗的东西,对比想象中的好和现实中的好。如何去承受感受?决定了你做事的能力,所以洒脱的背后是实力,不是经济实力,是一个人能力,个人力量的体现。当然如果面对公众演讲,感受多一些,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靠感受活着的,高手都是极其理性的,去除情绪的。需要警惕的是:越是让自己感觉好的事情一定要思考、理性分析,看是否是正循环。
案例4.小邱:酒后一定要在床头放一杯水,不喝也要放,空杯也要满上。分析一下这个习惯背后的原因。
首先,这件事对个人或者别人造成什么影响了吗?
如果没有,可能就是心理学的一种仪式感。仪式感对于个人来说,在追求一种确定性,一种心安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或者几种仪式感的生活方式,如举行婚礼,买钻戒等,关系的仪式感会让关系确定下来,可以营造一个氛围。但仪式感也不能过度,否则会变成强迫症,比如有些人有洁癖,太爱讲究。
仪式感对于别人或者团队,会带来掌控感,部队的叠被子,踢正步,绝对服从命令等对管理带来确定性,不能有自我,做到随时牺牲。公司里唱司歌,司训,宣言等仪式感,就是一种成本很低管理手段。
习惯本无好坏,看对你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经常问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
习惯形成很难,改变也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知道改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的本质是我们要好,自己首先好了才能带动身边的人变好,不要去试图改变别人。拜自己身边的人或者你讨厌的人为师,不断的精进,刻意的去改变,发展自己的新模式,获得新生,未来你的选择空间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