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上遨游沃德的网课,这第一节课是罗铭老师讲的《古诗词意境中拍摄最美的风景》,说实话,我虽是学中文的,很久不接触,也只能记住很少一些短诗,或只能记住一首诗中脍炙人口的那一两句,而且拍照时经常相的是光圈快门感光度,基本上没时间去想意境,更没跟诗词挂上钩,今天这课也算是提升文学修养的课。
一、给摄影作品装上灵魂
下面这图片,叫《风雪中的虔诚》摄于武当山金顶,两张片子在同一地儿,只是时间是一天中一张早点一张晚点,第二张中多了几个人在大雪纷飞带入了故事性,能引起观赏者的情感共鸣。
结论1: 摄影技术是基础,而不是全部,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情绪与故事性才是摄影要表达的内容。有趣的灵魂,才是万里挑一的。
下面两张相片前后拍摄就差几秒钟,换了一个角度而已,后期处理一张明亮些,结果表达的情绪一点儿都不同。
结论2: 一个真实事件的不同取舍会导致不同的解读。
立象与尽意:就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引发抽象的联想,如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下面这首诗,有前景(枯藤老树昏鸦);有背景也就是远景(小桥流水人家);有主角(古道西风瘦马),有色温(夕阳西下),有标题(断肠人在天涯)。
结论3:可以借鉴诗词文学理论中通过立象营造意境的手法,给摄影作品置入灵魂。
二、如何通过古诗词的意境创造摄影作品
1、《空山听雪》 用广角增加了空旷感,;用稍慢的速度,把雪花拍出拉线。
2、安徽宏村拍的
这张太普通
表现出了一种一岁一枯荣的诗意
下面这张是在敦煌月牙泉拍的
这是一般人拍的月牙泉
老师创作的
老师自创诗
这是诗人王维雕像
《那年明月照关楼》,在古时关楼和明月总是在一起的,明月代表乡愁。
老师为上图写的诗
下面这幅作品是老师小东江拍的
老师为图片填词
三、建议
1,功夫在诗外:
A: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
B:掌握一切与摄影有关的外围知识,包括而不限于天文、地理、气象、历史、文化。
2.有一个好的旅拍导师,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梦境之门》雅鲁藏布大峡谷拍的,凌晨三点起来拍的,因对天文知识的掌握,知道什么时候有月光,所以才能拍到这样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