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四年级开学时,我们班里来了一个留级生。她已经读了两次四年级了,这是第三次。开学第一天,知情的同学就给她起了一个外号“留级生”。
从那天起,班里有几个淘气的男生就经常调侃和挑衅“留级生”,朝她扔粉笔头,嘲笑她是蹲班生之类的。她有时生气,骂几句,有时懒得搭理,头也不抬地趴在课桌上睡觉。
她挺孤独的,因为比我们大,个子比我们高一大截,女生玩儿什么都不喜欢带她一起。大部分时间,她都是独来独往,脖子上永远挂着钥匙,他们说,她一个人和奶奶住。
她为人仗义,在短暂的几次接触中,我都觉得她很豪爽,像个大姐姐一样。但我刻意和她保持着距离,可能莫名奇妙地觉得大家都疏远排挤她,如果我和她走很近,好像有什么不对吧,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合群”吧。
小学毕业后,我再没见过她。但是回头看时,总能想起她。想起她一个人趴在桌子上放空的样子,样子很孤独。我有点后悔,那时候没有更勇敢一点,主动和她做朋友。
2.
在初中1年级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脸上被蚊虫叮咬挠破,脸上涂满了紫药水。每个人看见他就像看见怪物一样,不愿意和他交流一起玩耍,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他,胡同的小男孩甚至给他起了个新外号叫“麻子”。
回想那时的他不敢抬头,怕像动物园里看猩猩一样被围观;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不管是同情还是取笑的眼神,都会深深打击他的自尊;那段时间他经常埋着头默默哭了很久。
直到他的伤好了以后,小伙伴们还是会叫他的外号“麻子”,根本也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不禁让人感叹“难道外貌真的那么重要,重要到你可以忽略他的内心?”
不是的,“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印记,就像地图一样。脸上这张地图会因为岁月变迁发生变化,但心里的地图才能指引方向”。
3.
前段时间,初中组织同学聚会,有个女生和我一直有联系,现在在很大的公司里做管理层,家庭也十分美满幸福。
我邀请她参加同学聚会,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苦笑着说,“你们对初中的回忆都很美好。但对我而言,不是。”
随后解释说,坦承至今初中那些被群嘲的回忆还会不时跳出来烦扰她。一想到那时候自己被很多同学嘲讽外貌、体重、发型、学习成绩,她就会为当时的自己难过。那时候太小了,不会保护自己也学不会释然,只会默默流泪。所以,她对过去没什么怀念的,当时那些同学不见也罢。
我看了她发的话,觉得挺羞愧,羞愧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
在学生时代,好像班里总会有一两个容易被群嘲的同学,他们成为话题,被议论,甚至遭受语言暴力。然而大部分同学都会表现得很中立,并不会仗义执言,虽然知道嘲笑别人不对,但是有时也会忍不住附和一下,仅仅为了表现得从众。
为了在人群中获得某种微妙的安全感,我们会不自觉地伤害别人,或者成为“沉默的帮凶”。
今天上午,我去看了电影《奇迹男孩》,一部很感人的电影,据说好多人在开场不到10分钟就留下了眼泪,根据电影的故事也不禁回忆起了这些往事。
影片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想和大家分享,一句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如果要从正确和善良中做出选择,请选择善良。”
另一句是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说的,“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他们,只需要,用心去看。
选择善良,这是小主人公奥吉用自己的行动摸索出来的道路,也是电影的主旨所在。
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接受生活的考验,就开始了与人生苦战之旅。
现在的豆瓣评分马上就9了 ,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尤其适合有孩子的家庭观看,在此Nimo就不剧透更多了。
嘘!还记得上次的电影票活动吗?告诉你此活动还在继续,想要免费观影的摩粉们,就赶紧按照上次的要求操作吧,电影票钱Nimo出,就是这么善解人意
或者直接点击“阅读原文”留言板留言按要求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