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狗年月里,
总是发生各种各样狗血的事情,
让我这个文案狗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比如老板对我的视频文案不满意,
让我改到了beta 8.0的版本;
比如设计公司的小鲜肉觉得我的文字太糙,
愣是改成了一首婉约词;
比如隔壁的妹子好几次跟我打招呼我都高冷无视,
这次我终于放下矜持回应了一下,
结果手里被塞了一大袋垃圾;
但这些都还不足以让我如此烦躁。
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我的噪点在哪,
原来最近有人在公然聚众吃狗肉。
兔死狐悲啊,这就算了,兔死还狗烹啊。
让我这只品种不明的文案狗瑟瑟发抖。
本着热点冷解读的觉悟,我这几天看了不少关于狗肉的资料,
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不仅没有看饿,甚至还有点话想说。
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狗子,在广东生活了五六年,除了固执地保留了吃辣吃面的习惯,
还跟广东美食做了长久的抗战。
在这六年战争中,我败给了肠粉和乳猪,在煲汤和荔枝那里栽了跟头,所幸抵挡住了竹鼠和蛇羹,
当然,主要是敌后战场,没有经历大会战的缘故。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仅有美食本身是不够的,必须深挖细究美食背后的文化。
比如吃荔枝,如果只是喜欢它的色香味,那是远远不够的,
得连枝摆在案头,端详一番,学个白乐天,默念一遍《荔枝图序》,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读罢捻起一颗,放在手里摩挲一会,学个杜樊川,边往嘴边送边拿腔捏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吃完心满意足,回味一阵,再学个苏东坡,悠然自得: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如此这般,做完全套,才是荔枝的正确食用姿势,不然,都是唐突佳人饕餮尤物啊。
那狗肉呢?除了在吃狗肉煲的时候,烫了舌头大骂一声痛快之外,还有没有一点讲究呢。
其实也是有的,尽管每次与哥们一起去吃大排档,冬天一到,三五成群,知道我从来不吃狗肉,
总是很有默契的跟老板来句:我兄弟不吃狗肉,就来个鸡吧!
然后我一个人看着他们围成一团,孤零零吃着我的鸡公煲。
但对于吃狗肉,我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研究的。
比如这世界上吃狗阵容最强大的,要数朝鲜人,人家的国宴是全狗宴,用来招待贵宾。
而这世界上最忌讳吃狗肉的是满人,因为他们祖先满洲人是渔猎部落,狗作为狩猎帮手地位很高,
而且传说一条狗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所以雍正用一生给我们诠释了高端狗奴的生活,
吃狗肉,不可能的,这一辈子都不会吃的。
你说大家都是东北亚长白山脚下那旮旯来的,咋区别那么大捏。
说到我们汉人,吃狗肉可是有优良传统的。
有一句话大家都会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个用来讽刺读书人的屠狗辈,就来自荆轲刺秦的典故。
据说荆轲本来要等一个狗屠一起去刺杀秦王,结果没有等到,
所以带了高渐离这么个生手,最后失败。
屠狗是个下贱的职业,但狗肉却是贵族的独享。
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很喜欢吃狗肉的。
那从什么时候,吃狗肉成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呢。
这就要从饮食风俗嬗变说起,在远古,狗作为狩猎助手,
作为肉用的价值要远远低于协助狩猎的价值,所以人类不会吃狗肉。
后来有一个阶段,随着野兽的稀缺,
犬类的数量大大超出狩猎需要,这时候狗肉就出现在急需蛋白质的人类食谱当中,
但狗肉明显不如羊肉,所以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类的肉类主食都是牛羊,
因为这两种动物驯化的目的就是食用,所以肉质肥美。
但随着烹饪技术的改善,出于农耕社会保护耕牛的考虑,
人类尤其是汉人开始转向物美价廉饲养方便的猪肉,
一代文豪苏东坡为我们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样也是一代吃货苏东坡,在开发猪肉的同时,也让狗肉从此退出了汉人的食谱。
苏东坡在徐州时,看到官宴上有狗肉,很不自在,
地方官不以为然,因为古人吃狗,并举礼记为证。
但苏东坡大为光火,说古人吃牛,难道我们就不禁止屠牛了吗?
况且孔子家的狗死了,孔子都是让人埋了,难道为了吃顿肉去杀狗吗?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苏子先用宋代禁止屠牛的法律来反驳吃狗肉的传统,
再用孔子葬狗的典故来升华不食狗肉的心理动机。
充分表明,在一个崇尚文明的时代,吃狗肉是一件很下作的事情。
在《礼记》孔子葬狗的典故中,
提到古人用旧车帷葬马,用旧车盖葬狗,
因为马和狗同样是古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用车上的布革裹身埋葬合乎礼法。
正是苏东坡做出的示范,终宋一代,
士大夫都以吃狗肉为耻,并定下了狗肉不上席的不成文规矩。
从此屠狗者成为一个文化符号,隐没在古代燕赵豪杰的传说之中。
苏子以一己之力,一边开发了猪肉这么美味的食物,
一边改掉了祖先吃狗肉这个坏毛病,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生东坡粉,再不拜西门。(口误,我对西门庆还是很佩服的)
反观现在,玉林的狗肉节则是典型的民间习俗。
贵族社会不吃狗肉了,但平民不会这么自觉啊。
玉林地处两广,气候炎热,而夏至又是火气旺盛的顶点。
吃荔枝上火,吃狗肉也上火,
玉林人突发奇想,老子两样一起吃,还偏偏在夏至当天吃。
但狗肉不上席早就心照不宣了,
所有人都觉得吃狗肉有点上不了台面,
所以玉林狗肉节从来没有大张旗鼓。
但由于爱狗人士的多方推广,把这个阴暗的民间习俗推到了光天化日之下。
原本中国人不算特别能吃狗肉的民族,
也替朝鲜人背锅,被当做了吃狗狂魔。
与丹麦人捕鲸一样,并列为当代两大丧心病狂的不人道行为。
我也曾经是养过狗的人,在我们老家,中华田园犬几乎是居家必备。
小孩子养狗作为玩伴也是一种传统。
但自从我的狗接连被狗肉爱好者杀掉之后,
我就再也不养狗了,毕竟心理创伤还是蛮大的。
越是富足平和的日子,人性就越能伸展,移情作用也就越强。
在饥荒的时候,人类无力喂养狗,狗群会因为饥饿肆无忌惮攻击人类,
很多时候灾民就葬身狗腹之中,这时候狗无异于地狱恶犬。
而生活安宁的岁月,狗作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承担着狩猎、放牧、搜救、陪伴等多重社会责任,是人类的朋友和助手。
人类最初就是出于狩猎的需要,驯化了狼群,
而出于陪伴的目的又不断优化狗的品种,
终于得到了今天深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犬科亚种。
狗这个种族就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也无法离开人类社会独立生存。
所以在某些方面,狗也带有了某种人类社会的特有属性。
在人类所有的驯化物种中,有两种是与人类互动最为密切的。
一种是马,让人类获得了远距离战争迁徙的力量,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而狗,则随着人类的文明化不断发展壮大。
现在马已经退出历史了,但人类还是不会吃马肉,因为马本就不是为了食用而驯化。
正是基于这一点,吃马肉和吃狗肉都是一种不择手段的生活态度,
是一件格调低贱的事情,本来就不值得提倡。
尤其是狗,直到今天,人类社会也离不开狗协助,
他们帮我们放牧,帮我们缉毒,帮我们导盲,
帮我们陪伴人类幼童的成长,教会他们沟通和爱护。
所以我们在反对吃狗肉的时候,更多是在反对这样一种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始终以功利作为首要价值,忽略人类的文化机制和心理需求。
这种价值观就算看起来以人为中心,但发展到极致,总会在某个阶段或者环境把人踩在脚下。
你以为那些用各种方法虐狗杀狗的人,他们在面对同类时,心理防护机制还健全吗?
也许有人认为我这么说有滑坡谬误的嫌疑,但同情心原本就是推己及人的机制,
不仅很有可能滑坡,甚至雪崩都有可能,毕竟我们也不是没有在历史中看到道德雪崩的场景。
不过我们在提倡爱狗的同时,也要记住我们在反对杀狗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反对什么,
肯定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勇士屠杀恶龙故事并没有结局,
后面总是有他坐在财宝上垂涎欲滴化作毒龙的桥段。
比如最近发生在南京的事情,一个父亲在护童心切的时候,失手摔死了一只狗。
连狗的主人尚且能谅解为人父的紧张失控,但还是有网络暴力逼迫这一家不得安宁。
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必要重温孔子的另一端典故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重要毫无疑问,但要是在人命面前,也必须退居其次。
这就是从“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到“伤人不问马”的人本主义。
尽最大可能善待一切生命,但在危及人类生命的情况下,
要学着像芬奇,举起猎枪,杀掉那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