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寒假,我第一次认识路遥,认真阅读了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叹服于这位英年早逝的乡土作家笔下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三年后,在“百本经典”书单推荐阅读中,我欣喜地看见了《平凡的世界》一书,便立刻选定了它。每日傍晚,我便安静地端坐在书桌前,打开家中早已购置的三本厚重的书册,享受阅读时光。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记录中国当代城乡社会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生活的长篇小说。乍听这个名字,简单而平淡,与缤纷奇异的吸睛书名相比,它好似静默无言,却又一语中的:眼前的世界就是平凡的,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在其中拥有一段平凡的人生。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更不能卑微。
孙少安是孙家长子,生于一个破败不堪的家,与年迈的老父亲共同迎接这个家庭的每一场风雨,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意亲人委屈流泪。他没怎么读过书,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地里干活,可以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粗人,平时不管是他高兴还是他难过了,他总会跑到村口的一个黄土坡上,站在那,看着眼前的穷山旮旯,扯上嗓子喊上一曲《信天游》。可在他大大咧咧的外表下,却有一颗非常温情细腻的心。虽然他家里很穷,但他从不屈服与命运,因为他相信黄河水总有清的那一天,人不能穷一辈子。他性格倔强,在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跳到生产队的小桌上,大声地呼喊,“凭什么农民就要受一辈子穷,我就是要让庄稼人的光景有个奔头,黄河水总有清的那一天,人不能穷一辈子”。这样一个像他脚下泥土那样朴实的平凡人,也是英雄吗?是的,他当然是,他的英雄气,就是他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那颗永远不向命运屈服的心,那种像野草一般顽强的生命力。他疼爱卧床多病的奶奶,为年迈的父亲解忧愁,怜惜婚姻不幸的姐姐,为正在求学的弟妹筹钱,心疼与自己并肩的妻子,爱护一双娇小的儿女,心里装着双水村的每一户人家……是啊,在平凡的世界里,没有枪林弹雨下的出生入死,但有砥砺前行时的坚韧执着,或许命运有太多的不确定,但幸福的生活终究要靠自己的奋斗去争取,这才是平凡世界里最高大的英雄。
孙少平是一个卑微的知识青年,似一株西域白杨,环境的恶劣打不倒内心深处的刚强,依旧健硕而挺拔。颀长的枝干向着文明之光生长,飒飒风中,树影婆娑,摇动的枝叶发出簌簌响声,那是艺术与才华的交响曲,演绎着书籍和文化对一个人精神成长的熏染与影响。
孙兰香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本应比哥哥姐姐更为娇惯,但乖巧懂事的她理解这个家的难处,知道家里的窘困,在这个浸满苦难的家庭里一直默默的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抓住救命稻草般珍惜父兄拼尽全力提供的读书机会。她一面享受着兄长和父亲的无限关爱,一面真实而深刻地饱尝了生活的艰难和不易,毫不懈怠地读书学习,靠知识改变命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闻名全国的北方工业大学,成了一只傲立枝头的寒门凤凰。一路从苦难走向光明的兰香,像一株立于淤泥之中的清莲,安静而纯美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芳香四溢。
《平凡的世界》汇合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和精神成长,它记录着黄土高原上农家汉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描画着传统农村妇女简单而淳朴的生活构想;铺陈着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陕北娃娃们因读书而改变的命运;铭记着冲出农村狭隘意识,摒弃精神饥渴和灵魂空虚,奔走城市的大胆尝试;保存着将自己稳实的脚印、破烂的衣衫和淳厚的灵魂一并都与足下的黄土相连接的记忆;勾勒着炽热而火烈的青春与爱恋;映射着在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中磨砺出来的坦然与淡定;刻画着在生活的苦痛中傲然挺立的背影。
全剧的尾声,摆脱贫困走向康庄大道的双水村沉浸在一片欢腾的喜悦中,有的人哭了,有的人笑了,但不管是哭还是笑,都来自于欢乐,哭的人知道,笑的人也知道,这种欢乐是用多少艰辛和痛苦所换来的,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或许生命有太多不确定的选择,但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奋斗,不管结果怎样,可以慰藉的是,我们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回。
董卿在《故事里的中国》中曾说:“人们说作家生命的长度是用他的作品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路遥还活着,并且将继续活着。”虽然,路遥先生过早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但他史诗般的作品,将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星辰,一直照耀着、温暖着、指引着平凡的我们。他告诉我们,无论人生多么艰难,在脚踏实地的同时,记得仰望星空。“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但是,每一颗小星星都能够也都应该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正如书中的孙少平、孙少安等人一样,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尽管有矛盾打击,有不可避免的冲突阻碍,他们都在努力生活,迎着光亮,去实现自己平凡但不渺小的愿景。它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自己,让我们找到了、触摸到了骨子里一直存在着的灵魂,帮我们找到了我们原本就有,从来没有消失过的初心。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去奋斗。愿你我每一个人都能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不平凡的人生,为我的光,为世界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