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成家立业之后,常常听到妈妈念叨一句话:哎,怎么总觉得没有以前有奔头呢?有时候我对她有些不耐烦,她就念叨活着没啥意思,吓得我总得哄她。
20年后,我和老公刚刚把儿子送到大学,他不但感觉失落,更为自己的行为反差吓一跳:儿子补习这一年,他一边完成繁重的工作,一边充实业余生活,写小说、养鱼养鸟、捡石头、加入007写作群,忙得充实而有成长;儿子高考后,他忽然什么也不愿意做了,即使必须做也是多数在敷衍,不能用心去做了。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做父母的表现都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感觉不再被需要,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自从孩子出生以后,我们父母的生活就开始围绕孩子转,而把孩子养大已经很不容易,再加上要教育他,就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工程,它逼迫着大人不断地改变自己、突破自己,很多潜能都被激发出来了,尤其是学习能力!
所以,每年、每月大人都有很多计划,每天大人自己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时间被填得满满的。但无论多忙,都知道自己的核心工作是带好孩子,大部分注意力也都在孩子身上!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人一般都经历过孩子的依恋到叛逆,对孩子的爱、烦、恼、气、乐等各种感觉都有过,但不论什么样的感觉,孩子始终和大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缠缠绕绕、割舍不断。
而一旦孩子能飞了,尤其是视野和能力超越了大人,就不再缠绕着大人,有时能简单应付一下,有时连应付都顾不上,就忙着开拓自己的疆土去了。
这时候的大人,突然被甩了,而且被甩的那么迅速,孤零零地站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
所以失落是在所难免的。
那为什么我的老公在孩子高考后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呢?
因为他知道孩子从今以后不再依恋他,从感情上舍不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做事情的一个支点是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而孩子不在身边时,就看不到他的好了,所以就失去了做得好的动力。
越是成长迅速、越是让大人省心的孩子,往往越容易让家长有无力感、失落感。
我的父母后来在照顾我的孩子中又重新找到了存在感和存在的意义。
我们情况却不一样,儿子才刚刚上大学,离成家还有几年的距离;而且当他有了孩子时,我们还没有退休,也未必能实现帮着带孙子的愿望。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重新确定生活目标、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丰富生活、管理好自己!
即学着做一个让孩子省心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