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字考证最早的读音为yue。
现代乐字读 le 和 yue,读作le时,有表示喜悦,快乐的意思。读作yue时,有音乐,奏乐的意思。那乐字为什么这么写呢?为什么看到这个字,就知道是“乐”的意思呢?为什么有两种读音,有表示快乐、音乐的意思呢?我们今天主要先了解字的发展来历,再稍微讲一下大致写法。众所周知,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演变过来的,甲骨文所谓的象形,意思就是图画文字,这个字就代表了某种东西,某个事物。至今楷书字,就是图案文字演变过来的。
由于甲骨文每个字的写法众多,所以本文以写法统一标准的小篆字为例。
今天我们来讲乐字。乐这个字也是有多年历史的,最早的乐器“骨笛”,已有8000多年历史了,在中华文化里,音乐也是举足轻重的,要知道音乐在古代的重要场合也是有所应用的。《孝经》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是,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莫有比音乐更好的了。听音乐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属。
这就是小篆字“乐”。刚看到这个字的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字。就像我们第一次见到楷体字“乐”的时候,不知道它是什么字,什么意思,认识它也是小学时语文老师所教的,查新华字典,知道这个字所代表的意思,我们才认识了这个字。那这个字是怎么演化过来的,是怎么诞生的呢?在古时候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一步一步的了解。
乐在古时候,是现代读法yue的意思,表音乐,声音等。东汉时期的著名字典《说文》曰:“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鼙。木,虡也。”第一句解释了它的意思,是五声八音总名,可以理解为音乐的意思。五声八音是五声“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符,也就是现代简谱的1 2 3 5 6,和八音“丝竹金石匏土革木”所制成的八种乐器。后两句讲了该字的结构,意思是上半部分是“画”的鼓鼙这个东西,下半部分是支撑鼓鼙的“木架子”。那鼓鼙又是什么意思呢?《说文》中又讲到:“鼓大鼙小。中象鼓,两旁象鼙也。”鼓就是大鼓,鼙就是小鼓,中间那个像“白”字的符号是鼓,两边“画”的是鼙。鼓鼙,就是大小鼓。这里要补充一下“虡”的意思,它表示古时悬钟鼓木架的两侧立柱,在句子中的意思相当于支撑。现在鼓的形象也大都是下面有个大木架子撑着,画“木架子架着鼓”,就表示“乐”这个字了。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前面都说有八音八种乐器,为何偏偏用“木架着鼓”去代表乐这个字呢?《乐书》曰:“鼓所以检乐,为群音长。”意思是,所有的乐器里面,鼓是老大。这里又有疑问了,为什么其他乐器都比鼓好听,鼓却是老大呢?《说文》中又解释道:“乐器多矣,独像此者,鼓者春分之音。”因为鼓的声音是春分之音,所以鼓是老大,用“木架子架着鼓”表示“乐”字。这里就要详细解释一下了,何为春分之音。
春分日,昼夜等长,是春季正好一半的那天,俗知春分三候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礼记·月令》中又写道:“日夜分,雷始发声”。也就是说春分过后,就要开始打雷了。而在我国文化中,龙又和雷声紧密联系。《说文》曰:“龙,春分而登天”。而雷和龙在卦象中,都是震卦。
《说卦》曰:“震为雷”。《说卦》又曰:“乾马,坤牛,艮狗,巽鸡,坎豕,离雉,震龙,兑羊”震卦位于八卦之正东方,代表的节气正是春分。所以雷和龙的关系显而易见,并且都有“震”的属性,而八音之中,只有鼓是震的响声,听起来就像雷声,所以鼓声是春分之音。
乐字的来历和结构了解之后,再来了解它的演化发展。书法发展至繁体楷书,乐字是这样写的:
两个“鼙”演化成了两个幺,木字是现代写法,但是其结构仍然未变,依然是“象鼓鼙。木,虡也。”所以我们在写“乐”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它原本的意思,木的竖、撇、捺就要像三脚架一样,牢牢的架住,横要写直,就像一块木板,“担得住”上面的鼓。上面的鼓也要注意,不能写太大,不然就“掉”下来了,看着很不稳,下面的撇捺写的也要比例得当,长短适度,不可太长,显得“占地方”,不能太短,显得要倒了一样。在写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楷书的取势,向右上方“倾斜”。
为什么繁体的“乐”还是“象鼓鼙”,简化以后就变成了横撇、竖折呢?那也是因为汉字的不断演化。汉字的演化不是从小篆直接到楷书的,中间还有隶书,行书,草书。很多书法家的行书,草书作品,都对繁体“乐”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笔画连带,最开始把两个“鼙”简化写,比如写成点、撇连笔,最后发展成将“鼓鼙”结构全部连带,成一横,或一横撇。这就形成了现代简化字版本的“乐”。
虽然已经找不到“象鼓鼙”那种感觉,但是这个字依然不能自由发挥,依然要按照原来的本意去写,尽管撇、捺已经演化成了两个点,那么也得把整个字“担得住”。横撇一定不能撇的角度过高,会有一种天灵盖被掀开的感觉,很丑陋。
小北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发现请及时联系本人。如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度文库、汉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