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柴桑】,一个95年的自媒体,知乎大V,现已开公司,非常优秀的一位年轻人。
文章看了5、6篇,行文的规律大致都是这样:
第一步:开门见山,先讲明当天的推文主题,一般都是应粉丝的需求来写作。
第二步:讲明为什么,包括对现状困惑的原因、名词的解释。一般都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再就是引用较专业的知识再解释原理、深度剖析。
第三步:说怎么办,给出接地气的方法,或者颠覆认知,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或想法。
优点:
1、作者的思路细腻,讲道理也是深入浅出,更绝的就是举例一点也不油腻,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2、非常机智,为了把事情讲明白、讲通透,不惜花长篇幅字数一般4000往上,因此紧跟配图,每一小段都会配一张图。
3、平凡的句子,却引出让人记忆深刻的道理。
4、总结性的句子,会加粗。
5、名句引用频繁、佩服他的知识库。
有一种『此处亦是他处』的哲学韵味。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量变引起质变,应用到了多个领域,真是活学活用的典范。
拆读出了两个观点:
1、那些看上去都非常都天赋的人,实际上只是对他们的知识形成了感知。简而言之,就是多次的刻意练习能锻炼大脑的记忆能力。(一个事例怎么够,专家、伟人都离我们太远,还得从自身,一个平凡的人身上举例子。)
举了一个科学家辨别雌雄小鸡的事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牛逼的人,自己都说不出来为什么厉害。一旦知识形成了感知,就像条件反射一样,不须经过大脑思考,直接得出结论,仿佛拥有了超能力一般。
拿自己的画画这个兴趣爱好举例,非常恰当,因为没有报到任何班,也不是本专业的,就只是纯当兴趣爱好,通过日积月累,居然也获得了画画有天赋的称赞。
2、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是先重量变还是先重质变。
初学阶段,还有条件去追求质变,因为能力达不到,质量不可控。
国际象棋手看一眼棋盘就立即知道该走哪一步棋,职业的鉴定师看一眼就能识别假画,甚至一些职业军人,能准确预感哪栋房屋即将爆炸或者着火。(电影里的是真的!)
这段话写得真是超级棒,让你相信,未知并非没有可能。
最后的观点:要记住呀,无论学习多少方法论和技巧,都不能离开大量的刻意练习。
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
柴桑的文章,看着云淡风轻,实则处处显实力。没有大量的练习,写不出这样自然而然的似论文般的文章。
直接给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