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题》
无题四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的无题诗——包括许多有题诗——大多含有多重主题,因为其语言的“朦胧”,而这正是李商隐诗的特色。
这首诗虽为无题,但是其题在诗中,即“梦为远别”,抒发深重的别情,而这种别是无法再聚首的,因而显得格外深重。
首联,来,是诺言,去是实然,一“空”字见其心中怅然与虚无,这种虚无落寞感逼得他无法入眠,抬眼所望无情人,唯有斜月;侧耳倾听,没有情人的呼吸,唯有瑟瑟钟声。
颔联,“梦为远别”,点名题旨——远别,一“远”字加重这别情,一“梦”字笼罩在整首诗之上,给人虚无、空幻之感。这其中又包含深深思念,梦醒后立即写书信,信成后才发现墨未研浓,可见其急切。但是这种刻骨寻思以及外部表现,又被“梦”,被“难”消解,成了惘然。
颈联,昏黄烛光下,淡淡麝香浮动中,眼中所见是翡翠帐与芙蓉被,带有一副富丽之感,有情人帐褥却无情人。
尾联,以典故收束,以“恨”结其情,以“远”与“隔”回应首句“空”表明不管他如何相思,如何努力,二人之间已隔千山万水,无法回到从前。
这首诗中的用词似乎也带有李商隐的风格,空,绝踪,梦,远,难,未,恨,隔,这些消极词汇的使用,以及虚实结合艺术手法的运用,共同营造了朦胧的意境,抒发了情感的深沉。
2、共读小结
想了想,用虎头蛇尾、浅尝辄止两个成语来形容我在本期唐诗共读中的投入最为贴切。前两首诗,认真写解读、打卡,中间寥寥数语,最后两首诗也格外认真。可是,对于大多数的诗歌并未深读,对很多朋友的打卡内容并未阅读,借口是颈椎不适。但是,我每天也都在用手机,这个借口自己都搪塞不了。或许我还是缺乏那种诗心,以及做好一件事的决心与恒心。写这个总结,字字惭愧。
二十一首诗,十几个唐朝诗中翘楚,十几种诗歌风格,十几种不同的人生以及内心世界。
诗人为什么要写诗?不单单是为了言情达意吧,如果仅是如此,那么完全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言说。诗,尤其是唐诗,是对生活、情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高度概括,是对生活、自然的诗意理解与表达,包容诗人的精神世界。这样概括当然还是很肤浅的。
我们后世人又为何要读诗?用朱弦老师的话说就是——是为了扩张心灵世界,获得精神上的高峰体验。这样概括大体上是完全的。简单来说,读诗是读诗人,读诗人笔下的世界。
可是,我自己似乎游离于诗歌之外,只为读而读,并未真的走进去,走出来,理所当然地获得极少的“精神上的高峰体验”,可惜了这时光,可恨这种游离与懈怠。
对于宋词共读,得好好想想还要不要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