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年8月29日,21:00-22:20;1小时20分钟;
阅读书本:《香之道—香史、香器与品香》,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三联书店编辑出版;P116-P167;
阅读目标:跟随杂志编辑的视角了解香学
阅读方法:细读
笔记及感想:
一本书《香道》、一本杂志专辑《香之道》、一堆各地各款各店的线香,将我引入了香文化的发烧之路。
也许是现在的工作太紧张,也许是现在的生活需要更多的趣味,我发觉香是可以配茶、配书、配音乐的好搭档,可以帮我解压。
只要能想、敢想、敢试,就能有更多的玩香创新,无止境:
1、萧慎昌:
(1)他的香室与日本香室一样,讲究香气的隔离,也讲究禅意,要求一切近乎平淡。
(2)自己制作特别甘甜清爽的沉香水,用自己摸索的特殊的煮水办法。
(3)理灰不用灰押,用手理灰,理出看似松散实则比较紧密的灰,这种灰特别容易控制温度。
(4)有的香材适合用低温,有的香材适合从低至高的温度,有的香材适合一开始就用高温。所以必须通过控制灰来控制温度。(日本香道一开始就是高温,整个温度太机械)
(4)品香只用极少的量,对于棋楠这样昂贵的香材,他每次切下的只有一克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整个品香的价格就下来了。
(5)香光有香味还不够,还要掌握气与味的区别。气是身体的反应,味是嗅觉的反应。越南出品的沉香对身体穿透力最强,气息清新,比之星洲系列气味浓厚的要上一等。
(6)不同的心境用不同的香,比如在静坐时,用中南半岛的土沉,适合行气;在渴望活跃的时候,使用星洲系,香味冶艳。
(7)学习品香,就是掌握心与香的连接度。
2、黄玄龙:
(1)他的翦松阁是台北移植的明人书房,以明代家具打底,逐渐添加炉、瓶、盒、画、书架、书库、竹刻、紫砂等;
(2)一般使用棋楠爇香,拿好的香炉与整体环境搭配。要的效果是简练空灵。
3、陈逸凯:
(1)一开始玩沉香雕刻;
(2)喜欢收老香—黄熟香;
(3)还喜欢玩冷合香。
4、张良维:
他是一名气功师。浓郁的沉香水是家中每日必备的饮料。平时借香入定,帮助进入安静的心灵空间。
5、赵明明:
(1)认为沉香价格的高低,不在重量,而在气味,买好香需要自己一块块地品。
(2)像马来、印尼等国家的香,有股野气,不够雅。海南和越南的沉香,凉而甜,能够感动人。
(3)现在产地做假的沉香特别厉害,需要投入五感去仔细辨别。
(4)他用的沉香灰是多年积攒的灰,基本上是沉香焚烧后的残留,“20年养一炉灰”。
6、日本御家流:
(1)源氏香有几百种组合方式,每次香道聚会,都有浓厚的文学的影子。
(2)香道具华丽精美,体现贵族特色。
(3)学习香道,不仅要学习了解香木、埋炭、放置银叶和香木。还要学习书法、和歌、还有中国的古典诗词。
(4)20多岁时,训练百烛香,要闻出100种香的区别,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淀古典文学修养。
(5)香道精神是休息,是忘却烦恼。
7、日本志野流:
(1)目前,在日本学香道学生最多的是志野流,来源于武家,明显有更严格的规则,属于非常“日本味儿”的香道流派。
(2)相比茶道,更重视愉悦,不会像茶道那么枯寂。
(3)大多使用练香,也就是隔空熏香丸。
(4)走进香室,虽有很多规矩,但更为关注香带给人的静美。
(5)香道具等相比御家流更为朴素,强调香能带给人的享受和愉悦是第一位的,“道具是需要服从这一需求的”。
除此之外,从阅读中,我还了解到日本的香具与香木体系。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我跟随采访者、编者走入品香的世界,越来越觉得香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有时间真该好好发展发展这门兴趣。感谢编者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