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夏侯惇带兵三千,再往卧龙岗。
到了那里之后,首先传令把第一天“跌死”的一千兵掘土埋葬,然后吩咐把庄子团团包围,放火焚烧。
夏侯惇一看火起,便提了枪到旁边一只庙里去休息了。
跨进庙门,迎面看见一块石碑立在那里。一只眼要想走过去看看碑上刻的什么字,刚刚跨上一步,脚下的那块方砖向下一沉,石碑迎面倒下来。夏侯惇退得快,总算没有打着。
这块碑倒下,后面又有一块石碑竖了起来。上面有字,都象碗口大小。夏侯惇一看,清清楚楚四个字:“你又来了!”
一只眼吓得转身就逃。逃出庙门一看,孔明的三间茅草屋烧得最旺。总算这口气出了,便带了三千兵回去。
曹兵一走,附近乡邻马上来把火救熄。但是,已经烧得差不多了。
一直到将来,刘备平定两川,晋位汉中王之后,才命人前来重建卧龙岗,草屋改成瓦房。刘备称帝后,又命人修建了一次。到刘阿斗即位后,也来重建了一次。
夏侯惇回到大营,见曹操缴令。丞相收过令箭,叫夏侯惇退下,随即就将这支令箭执在手,叫一声:“于、毛两将听令!”
于禁、毛玠:“末将在。”
曹操:“老夫付你将令一支,带兵十万,连夜在樊河之上架设一十二座行军大桥,老夫来朝兵进樊城。”
于禁、毛玠接令,对徐庶看看。我们又要去造桥了,你要不要再阻挡?
徐庶想,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再出问题,是孔明的责任了。料想他们总已经远走高飞。
一宵已过,直抵来朝。曹操起营拔寨,自己在头队上,红罗伞盖之下,相貂紫袍,手执令旗,文左武右,保护着曹操直往樊城,后面二队、三队紧紧跟随。一队队,一彪彪,浩浩荡荡,炮声隆隆,号角声声。
自从徐庶走后,诸葛亮传令全城百姓随着大军撤退,直抵襄江,正欲渡江。刘备的探子得到消息,立即穿过樊城,到襄江边来禀报皇叔。
原来三天时间还不够,到现在还有几万百姓在襄江南岸,未曾渡过江去。
探子到江边丢鞭下马,只见江面上船只无数,穿梭往来。江河之中,停好一只大号官船。船上是刘备、诸葛亮、两位夫人和刘阿斗等。
为啥这只船停在江中不动?为了安定百姓的情绪。百姓们见皇叔、诸葛先生未走,就能安心渡江,以免争先恐后,不至于慌乱。
现在,探子跳下小船,划到大船边,爬上大船,往舱里进来。中舱内刘备、孔明坐在那里,文武站立两旁。探于到他们面前:“报禀军师!”
诸葛亮:“何事报来!”
探子:“小卒打听到:曹操的大队人马,现已从新野杀向樊城而来,请军师定夺!”
诸葛亮:“退下。”探子退出。
刘备和文武都很急,皇叔对孔明看看,怎么办?
诸葛亮想,徐庶能够拖住曹操三天,已是帮了最大的忙了。你皇叔一定要带四十万百姓一起走,以致于到现在还有几万人没有过江。你这算是为他们好吗?恰恰是害了他们,也害了自己!现在叫我有什么办法呢?
因此,诸葛亮首先传令,叫百姓们尽快过江,东西不要拿了。一切箱笼物件江边丢弃,几万百姓陆续下船。
但是,几万百姓过江,再快也要半天左右。那时,曹操的大队恐怕已经要杀到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