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与菜鸟的纷争,随着事态的发展越来越明晰,大家发现双方争论聚焦到了物流大数据。
6月1日,顺丰宣布关闭与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的互通接口,消费者无法在阿里巴巴平台上选择使用顺丰快递或查询顺丰的物流信息。6月3日,双方同意从当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在此次纷争中,顺丰和菜鸟网络都以保护信息安全为说辞,指责对方的不是。
最有趣的部分是,双方撕裂后市场上的表态站队,京东、美团、网易、腾讯都表态支持顺丰,圆通、苏宁、易果生鲜和全峰快递站队菜鸟网络。定睛一看这两队阵容,不就是腾讯和阿里作为领队的两军对垒吗?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腾讯和阿里这类前沿公司,嗅到数据争夺开始。从原来在桌底下的争夺,现在抬到了桌面上。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提出,未来物流背后的支撑是数据流,真正的物流一定是数据的沟通,一定是数据化的物流。现在的大公司如果反应不迅速就会像恐龙一样被淘汰灭绝,未来胜出的将会是善于利用数据的创新型小公司。
马云可能没有想到,他对快递数据流的重视,很快就在行业内得到了“支持”。企鹅和狗又一次站在猫了的对立面,就是用行动赞同了马云的观点。
在顺丰和菜鸟网络的争夺战中,忽然揭露了阿里的野心。腾讯和京东迅速警醒,他们可不想在数据竞争中,让阿里占了便宜。
麦兹伯格在《意会》中提到,现在所谓“大数据”,应该叫“薄数据”,因为你看的都是可量化测量、但是未必重要的指标。而我们要想要真正理解一个东西,就需要“厚数据” —— 也就是那些不可量化的因素。
然而,获得厚数据,其中一条途径是通过薄数据的积累。只要通过源源不断的、有方向的、有意识的收集,薄数据就可能积累成厚数据,就能够形成像煤矿和石油一样的能源。一旦拥有能源,真的有可能如很多产石油的国家一样,富得流油。
除了做能源,更可怕的是可以让善于使用数据的人,拥有上帝视角。
除了国内市场,更可怕的世界巨头包括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微软,看起来势不可挡。它们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上市公司,利润也在飙升:2017年第一季度它们的净利润总和超过250亿美元。亚马逊能够连续20年不盈利,但市值超过营收是其5倍的沃尔玛,也是因为亚马逊拥有的数据。亚马逊的云服务,对外能够大幅降低企业前期基础设施成本,对内能够获取丰富的交易数据和用户偏好数据。
他们擅长利用上帝视角,检测人们喜爱的新闻,及时推送;喜爱的明星,及时报告;喜爱的食品,及时更新菜品。最令人担忧的是能够抑制竞争,当某个新产品或服务越来越受欢迎时,它们能够及时模仿,或干脆在这一新贵变成更大的威胁前出手收购。2014年Facebook以220亿美元收购雇员不到60人的即时通讯应用公司WhatsApp就属于消灭潜在竞争对手的“击毙式收购”。
马云惧怕被人淘汰,其他的公司也一样担心被强敌灭掉。换句话说,就是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需要利用各种数据流,伺机狙击掉潜在的竞争对手,以绝后患。这次站队就是因为彼此恐惧,阿里的竞争对手,怎么可能让它轻易的越来越庞大。
《魔鬼经济学》的火爆,与其说作者列维特的视角独特,不如说他提取和运用数据的视角独特。互联网企业已经起火,许多传统企业也许还在看笑话,没把数据当回事的。未来企业要生存,许多企业都需要把购买和运用数据列入到成本里。
无论是直接想把数据做成能源买卖的企业,还是只希望把数据仅作为用时购买,不用时不取的企业,都应该用数据思维备战未来的商战场,学习采集和运用数据的视角。
顺丰和菜鸟网络的争夺,之所以认为只是个开始,是因为在未来,如何运用数据同样很重要,有的人用数据研究社会科学,有的人研究人工智能,有的人研究无人驾驶等等。总之,相同的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最好的方式是,开始你就参与在其中,跟着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