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左右的孩子,为什么讲创世故事,例如西方的希伯来神话,中国的黑暗传?
昔日螳螂来扑蛾,岂知黄雀在后啄,
黄雀又被金弹打,打弹之人被虎拖,
老虎掉井深坑内,坑内又被黄土梭,
黄土上面长青草,青草又被镰刀割,
镰刀又被铁匠打,铁匠又被无常捉。
自古一报还一报,一波未平一波生,
生生死死根连根,万古千秋到如今。
由这段文字,开启《黑暗传》的讲述。《黑暗传》起源于丧歌歌场,就是家中老人过世时请歌师唱的歌,一般由两位歌师,一问一答对唱。如此,一代代歌师相互传唱延续几千年。翻阅唱词会发现,压根就不是唱死的,相反却是唱生的。正如引文中唱道:生生死死根连根,万古千秋到如今。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怎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呢?
上天送给人类最好的两件礼物,一个是人的“自我”,一个是“生死”。希伯来神话用伊甸园的故事告诉人们:神在伊甸立了一个园子,园子当中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神吩咐人:不可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免得你们死。人却选择了自我意志,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于是知道了善恶。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于是人被赶出了伊甸园,终生劳苦,直到人归了土,有了生死。可以说,人选择了离开神,做自己要做的事;人选择了自我,也选择了生死。
人在思考生死问题,追问自己何去何从的时候,一般是两种情况:一个是自我诞生的时侯,另一个是面对死亡的时侯。《黑暗传》就是人们在面对死亡时,一次次地追问:人从哪里来,世界从哪里来?
人的自我诞生与成长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其中有几个节点。刚出生的婴儿还不能思考,自我是不存在的;三岁左右,开始用“我”指代自己,自我开始萌芽诞生,“我”初来乍到,对世界充满好奇,总爱问大人“为什么”,而且是连环问,不胜其烦。人的“自我”抽离于世界之外,才能分出客我,“我”才会对“他”产生兴趣,问出“为什么”。面对各种为什么,爸爸妈妈应该像迎接新生宝宝一样,欣喜地欢迎孩子的“自我”诞生,就算不知道怎么回答,起码微笑友善。六岁左右,伴随着换牙,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和自我主见,“自我”持续入住身体,与环境进一步抽离,对幼儿时曾经熟悉的周遭世界产生一种无聊感,对未知世界有更多的好奇与探索,从模仿转变到探索学习;九岁左右,孩子内在自我又醒了一些,对世界的无聊感,孤寂感,失落感再度升起,内心往往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就像《黑暗传》歌师一问一答,总想要追根究底:天地世界从哪来?人从哪来?
水有源,歌有头,句句丧歌有根由。
歌师得知天根由,请你给我讲清楚。
要讲清,讲不完,天地奥妙玄又玄。
问混沌,说黑暗,或问日月怎团圆?
黑暗混沌多少年?才有人苗出世间。
自我的诞生与成长,相对于世界一步步抽离,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黑暗传》唱出了中国人对自我诞生的原始感受和意象:
天上日月星斗寒,天地故事甚非凡。
天有多高,有多高?地有多厚,有多深?
东南西北有好远?几多名称在里面?
要盘根来就盘根,从小到大有生于无。
《黑暗传》中的创世故事都是一个个有生于无的意象:
混沌初元,沙石包龙龙追石。
江沽造水,玄冰化水盖天地。
玄黄老祖,五色云彩结成团。
奇妙子,赤气白气结一物。
浪荡子,荷叶水珠得灵气。
然后有了天地初现,青上浮来黄下沉;之后有五方五行神,各属金木水火土,各归其位尽其责;又出现天干地支成婚配。这些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自然万物深入观察与实践的结果,定位天地人,解释天地万物运行规律。也是我们常说道的:无极太极有两仪,两仪之后有四象,四象之中天地分。天垂象,地成形。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不光为人找到自己在天地间的定位,还让人知道顺应天地自然,有道可循,学做真人,天人合一。
再之后,是泥隐子的故事,玄黄气化,再度发洪水:
天干地支入葫芦,葫芦交给泥隐子。
要躲洪水一难星,洪水一万八千载。
先天一世要灭净,后天盘古才出生。
玄黄老祖由气而来,又由气而化,可以看到中国人对气的理解,在有无间发挥的作用。
《黑暗传》中有三番洪水的情节,希伯来神话中有诺亚方舟的故事,影射自我的入住成长,伴随对世界的抽离,就好像发洪水一样,先天一世要灭净,是对自我前期认知世界的否定与批判,但是又总有些东西保留下来:葫芦或方舟。如此无中生有,有又变无,无中重生,循环往复,向前发展,朝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