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先生又想起了电视的事,人到中年还那么毛毛躁躁,一遇到事就沉不住气,这大概也是发际线越来越高的原因,他不由自主的抚摸了一下头发,难道真的老了么?是不是该急流勇退了?可我才45啊,总感觉胸腔里跳动着一团火,就像他刚入职的时候一样。
牛先生名牌大学毕业,加之能吃苦耐劳,入职没多久就在领导那里挂上了号,所有人都庆幸遇到了一个好苗子。因为新人入职就跟开盲盒差不多,永远不知道得到的是什么,只有经过时间的打磨才会看清底色。
虽然常说没有不好的人,只有用不好的人,关键在用,说到底不过是领导们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的一种方式,可能把错误归咎于自己才会有担当和奉献精神吧。如果在这种精神的加持下再遇到一个好苗子,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吹牛的资本瞬间厚重了许多。
牛先生就是那个能让领导吹牛的人,有知识,肯钻研,能吃苦,这些综合起来就叫能力,牛先生很快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但有能力的人都有点傲气,性格直率,从不知道拐弯抹角,更别说人情世故了。但所有的人都不认为这是缺点,反而成了一种变相的赞美,因为大家觉得二十几岁就该是这个样子。
牛先生很快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机会。因为建设需要部门抽调人员成立新的项目组,这是年轻人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大家争先恐后的报名,牛先生自然不甘落后,很快便组建好了团队,只是组长的人选让领导犯了难。新项目就像种果子,成功之时便是收获之日,参与的人都会分的属于自己的那一个,但组长得到的无疑是最大的那个。
当时人选有两个,一个是入职十年的高先生,一个便是牛先生。高先生成熟稳重,能力中规中矩,但应对项目也是绰绰有余,经过历练也能成长不少,所以公司领导更倾向于他。但部门领导却更倾向于牛先生,虽然入职只有三年,但有一股劲。其实部门也有私心,土生土长的人可能更靠谱,以后成长起来也是部门的荣耀,更是领导的荣耀,最后在他们强烈的坚持下牛先生如愿以偿。
牛先生也不负众望,自然要对得起领导的器重。他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项目上。说到底项目拼的还是技术,只要肯钻研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正是牛先生的强项,项目也是不出意外的大获成功。瓜熟蒂落,他顺理成章的摘走了那个最大的,成了部门的技术负责人。一时间牛先生声名大噪,成了公司的希望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