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大家都在不停的追问,是谁将可恶的病毒带到武汉?进而人传人,举国上下甚至全球短时间投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搜遍百度,有专家说很可能是蝙蝠,锁定华南野生动物市场,微信圈里那些无辜的受害者也在变着法的叫骂始作俑者,疫情的蔓延让我想起了“蝴蝶效应”,此疫情不同程度的打击了除医药、互联网外的餐饮、旅游、制造、房产等众多行业。痛定思痛,如何去做?情绪改变不了现状,勇者赴汤蹈火,医者不舍昼夜。面对突入其来的应急事件,我们只能迎战、别无选择。不能上战场,也不能给国家添麻烦,武汉是前线,我们就是大后方。
宅在家里,做好防范。重读《五百年来王阳明》,突然灵光一现,阳明先生用生命的深刻体验,千转百回,骨血凝著的心学智慧启迪了我。2017年春听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这本书,受益匪浅,也是第一次领略到心学的智慧,”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闯过生死这道关以后的第一个春天,真的非常感谢生命中的这位贵人,心学成为启迪人生智慧的的生命之本。今年也是郦波教授的本命年,我们同一年出生,当听完他的解读,我也得到了一种“道”的力量,生命变得舒展起来,格局境界有了很大的提升,身体也康复的很快,从此也喜欢上国学。但一直迷惑知行如何到“一”呢?这场疫情让我仿佛解惑,不可不敬畏的执行合一之“一”即“致良知”。做人做事是要讲究良知的,一个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了良知,不是法律、道德所能约束的了。失去良知,人性泯灭、道德沦丧,医生救得了病人的身体,却救不了没有良知的灵魂。我们如何“致良知”是一种大智慧,拯救我们灵魂很重要。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如何达到“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此自修,直跻圣位;以此接人,更无差失。”惨痛的教训,沉重的代价换来的不是愤懑和谩骂,更多的是觉悟和良知。面对瘟疫人类共同体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需要共同战斗。需要自省和精进。阳明先生给我们指出一条很好的路径: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无善无恶是心之本”讲的是一种世界观,人与天地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我们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做到天人合一、阴阳合一、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包容一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原本我们是一个共同体,违背自然规律,违背道义而残害自然,我们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水土流失与过度砍伐有关;非典和这次疫情与滥吃野生动物有关。我们不能不敬畏天地、不能不敬畏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有善有恶是意之动”指的是人生观。人性是复杂的,有善的和恶的两面性,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懂得善恶,找到被蒙蔽的良知,走向内心的光明大道,走向一条圣人之路,造福人民和社会。“知善知恶是良知”这讲的是价值观,这需要事上练。面对金钱的诱惑,放弃了道德的底线。在贪婪与自私的人性里,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是蝙蝠之罪,还是人之祸?
中国社会是最崇尚核心价值观的,它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一种与物质辩证统一的精神。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心学的“致良知”都属于核心价值观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良性循环的行为指南。“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在方法上指引我们要接地气,具体到我们做的事情上来。“生活场就是道场”处处格物,处处自省,诚心正意,修身养性,本立道生。人人觉醒,社会才能进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富强与和谐,富强与文明密切相关,“一”之追问,致良知,与君共勉! 面对疫情,向有良知的人们致敬!他们用生命撑起了一片天,不畏病魔,拯救感染者于生死之间。是爱是良知,舍小家顾大家,置生死于度外。战胜疫情,期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