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二十岁的时候,总想着逃离家乡。羡慕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羡慕城市里的宽阔马路,羡慕城市里的灯红酒绿,总想着离开乡村,到城市里生活,最好到海边,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每天晚上听着大海的涛声入睡。以为那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那样的生活才是值得努力追求的生活。所以,阅读《平凡的世界》,特别能理解孙少平的理想:到山外面寻找自己的世界。山不仅是一种地理上的阻隔,更是文化和心理上的隔离。
可是,逃离需要时机,也需要勇气。问题是有勇气的时候没有时机,等到有了时机,却不再有逃离的勇气。于是,二十岁过去了,三十岁过去了,四十岁也过去了,五十岁也将要过去。时机一次次错过,勇气总是在事后才萌发出来
。这就是生活的悖论,当我们生活在当下的时候,心灵永远在未来;当我们生活在此岸的时候,理想永远在彼岸。直到现在,自己还是在乡村里生活,要说有变化,也就是把家由乡村搬到了县城,生活方便多了,傍晚的时候散步,走出几百米,四周一看,还是乡村。看来,最终还是没有逃脱。
这就是生活吧,总是在遗憾中掀起一天天的日历,那些过去的日子就像撕掉的日历纸,永远也找不回来了。看见一刀兄在《只能怀念》的博文中写道:“再茂盛的植物,都将枯萎;再明亮的时光,都将黯淡;再娇嫩的容颜,都将衰老;再热烈的爱情,都将平静;再强健的肌体,都将朽腐;再庞大的王朝,都将衰败。而对于这所有的‘逝去’,我们都是肌无力患者,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渐去渐远。”读到这里,心底那种淡淡的忧伤一下子被勾引出来,成为四散而飞的蝴蝶,一整天都在眼前扇着翅膀,飞来飞去。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人生当中最美好的季节总是被随意的消费、出卖,一旦青春不再,就开始回首叹息。念念不忘的,是那些人生中最懵懂的岁月,总是糊里糊涂的过去。忽然有一天,发觉时间过得真快,脚步匆匆,不再等待疲于奔命的身躯。于是,人就这样老了。过来人总是发自肺腑地告诫年轻人: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可是,年轻人总是想:我的青春我做主,今朝有酒今朝醉。生活就是这样,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有交集、有矛盾,更多时候,还是像随波逐流的小舟,在岁月的河流上,一个在上游,一个在下游,一前一后的漂泊。有朝一日,当青春不再的时候,曾经的年轻人也会对着现在的年轻人说:盛年不再来……就像“山上有个庙”这个古老的故事,一代一代的流传,循环不已。
再回到原来想要逃离的家乡。家乡地处秦岭北麓,渭河之阴,一山一水,造出个物产丰富风景秀美的所在,那就是关中平原。临水而居,渭河将大大小小的县城串了起来,家乡渭河边上的滨河新区建设,正在成为这个小县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城运动,新区几乎和原来的整个县城一般大小,有公园,有游乐园,建成之后,园就是家,家就是园,县城的重心一下子就移到了渭水之央。现在,那里塔吊林立,车来车往,自然也是尘土飞扬,去不了,于是开车向南,不到十五公里,便可进入秦岭,盘旋而上,溪水汇成河流,在路边流淌,水库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两边翠峰林立,车子走在画廊之中,两边都是风景,呼一口新鲜的空气,浑身上下都酣畅起来。如果有时间,还可以顺着那些山沟深入,颇有探险之趣。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妙处,总之,一个个都不会让人失望,秦岭就是小县城的后花园。
以前,居于山中,就叫穷山,居于水边,就叫恶水,如今的山水却都成了风景,成了城里人竞相奔赴的休憩之所,只有在水边,在山里,回到自然的怀抱,才能将一颗疲惫的心渐渐放松下来,才是回到了真正的生活之中。城市里的劳碌奔忙只是为了生存,不是生活。生活,一定是活在自然的世界里。
这就是变化,一面是生活的变化,一面是心态的变化。青春时期,如朝阳一般灿烂,有勇气、有精力,有大好的时光可以被肆意消费,就率性而为,大胆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又受制于经验的不足和资本的欠缺。到了中年,前景看见了大半,记忆不如从前,拖家带口,一心想要扮演好家里人需要的多种角色,做事难免瞻前顾后,然而有智慧、有经验,心态渐渐平和,开始向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方向行行走。那么,到了老年呢,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的,只能心向往之,而力不从心,生活在回忆的世界里,历久弥新,曾经的温暖与美好会被一次次提起,来填补当下的孤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都是凡人,总是无法参透当下的生活,所谓经验,无非是无数次迷途返回之后找到的另一条路,所谓智慧,无非是无数次的碰壁之后内心的一点点反思,当我们告诫别人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原来那段生活的检讨?然而,说者有心,听着也需有意,别人的经验可以作为镜子,用来观察自己的行走,因为“谁的青春不迷茫”。
到城里去,或者到山里去,目的是为了风景,换一种心境,厌烦了的时候,可以循环,往复。人生的行走是单行道,只能向前,无法重新开始,甚至连暂停的资格都没有,于是少不了各种后悔,不如意,“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即便如此,还是只能向前。人生的路要复杂得多,把握人生更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