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胶东半岛的一个非常平凡的小村庄。那里没有山,没有名胜古迹,但是那里天蓝水秀、民风淳朴、令人陶醉、令人向往。
小时候,感觉村子很大,站在村大街的西头(我家在村西头住),向东一眼望去,感觉是那么的远,远的让我走到村东头都很费劲。走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里,随处都能看到村里人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悠闲地聊着天。那时候,村子里总是洋溢着一种和谐、恬淡的气氛,时不时的传来一阵阵发自肺腑的笑声。
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村里的鱼塘里捉鱼,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的,有的用罐头瓶子套鱼;有的脱了鞋子,下到浅水里摸鱼;还有稍大点的小伙伴把水截开,用脸盆舀干截开的水域,水少了,鱼儿露出来了,这时小伙伴们可以尽情地抓鱼了。
小时候,最喜欢闻的是村子里空气的气味。轻轻的嗅一下空气的气味,有一股清香的泥土与庄稼混合的气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一阵阵心悸般的惬意令人陶醉,心旷神怡,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怀与心境。
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是村子里的鸡鸣声。清晨,当我还处于朦胧的睡眠状态之时,便会听到公鸡叫声,等我充满激情地起床后,父母早已忙活半天了。到大门外转一圈,会看到村子人忙碌的身影和干农活发出的悦耳的农具碰撞声,这声音里充满着对收成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知从几何时,多年后,再回到村子,感觉村子变了,变的让我很难再找回小时候记忆里的村庄了。现在回到村里,感觉村子变小了,小的让我来不及欣赏,就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村子里的人变少了,少的几乎在大街上见不到一个人,更难见到村里人一起聊天的场面。村子里的鱼塘早已干涸了,偶尔遇上雨季,里面有点水,钓上来的鱼也不能吃了(水污染了)。早晨也很难听到鸡鸣的声音,清香的泥土与庄稼混合的气味变成了养鸡场的臭味,刺鼻的气味天天折磨着村子里的人们、苦不堪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在全国铺开,处于新时代的农村,更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让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空气更清新,努力打造宜居的、幸福生活的美丽乡村。
家乡,是心中一首唱不完的歌,家乡,是心中一根燃不尽的柴,我爱我美丽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