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以“人民至上”起笔,以“守正创新”运笔,以“实干担当”收笔,积“跬步”之功,谱写深化改革“新篇章”。
以“人民至上”起笔。“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改革越是深化,越要重视平衡社会利益;发展越是向前,越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改善上。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改革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党员干部要在“问需于民”中深化改革方向,将人民的“问题清单”变为改革的“任务清单”,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最高标准,同群众一道推进改革向前。
以“守正创新”运笔。守正创新,何谓守正、何为创新?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守正”为“创新”提供定力,“创新”为“守正”增添活力。坚持守正创新,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东方奇迹”。党员干部要做勇立潮头的开拓者,主动打破思维惯性的窠臼,“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立足实际、因势而谋,在改革工作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让守正与创新高度融合、同频共振,奏响中国式现代化“交响曲”。
以“实干担当”收笔。“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敢向绝壁要“天路”;“时代楷模”黄文秀,矢志不渝将扶贫之路视为“长征路”。共产党人用“实干担当”在党的奋斗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自觉同党中央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搞选择性地执行,真正以“实干担当”书写时代答卷,确保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