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野火,其实是类似于北方的烧荒。但不像北方大面积的烧,那么有气势,那样熊熊烈火。南方的稻子收完后,地里留下的稻根都很短,一般都不烧,到来年春耕时翻在地里当肥料。只有在路边的茅草或池塘里的茭白地偶尔烧一回。这样的烧荒是那样的婉约,一丛一丛的小火苗沿着路向前延伸。放火的一般也都是些小屁孩,不会是农民。
每当寒假来临,上海虽然地处南方,但那时的冬天也是极度寒冷的,往往也是滴水成冰。每当天气晴朗,田野里虽然还没开冻,小孩子们就闲不住了。有在田野里游荡的,但更多的是在田野里割草,为家里的兔子,猪割草而忙活。割草也有累的时候,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暴露无遗。对于火,小孩有着天生的好奇。看到路边的茅草长的相当茂盛,会忍不住烧着玩。在春天茅草刚发芽时,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喜欢趴在路边,在这茅草里拔取嫩芽,拨开那层薄薄的草壳,里面是绿色的芯,当地称之为茅针,很鲜嫩,可以食用。那时的孩子平时没有零食,这也成了孩子们平时在野外的最爱。到了夏天,茅草长高了,一片绿油油。但到了冬天,绿色的茅草变成一片枯黄,点火就着,成了小孩子玩火的天堂。
小孩子们从口袋里取出从家里偷拿出来的火柴,在背风处,或者由几个小伙伴围成一个圈,把点燃的火柴靠近茅草,同时把茅草压低靠近火种。冬天,天气干燥,干枯的茅草一点就着。火借着风势,瞬间就可以把沿路生长的茅草烧个干净!看着“熊熊火焰”,小孩子都会兴奋无比,手舞足蹈。同时会在田地里拔取一些干燥的杂草把火引向另外路上的茅草,直至把茅草燃烧干净为止,到时在路的两边会留下黑黑的两条痕迹,如同是两条加粗的平行线一直伸向路尽头。随着火焰的燃烧,小孩子们奔跑着,嬉戏着,好像在举行什么仪式,向世界宣告着什么,把在人内心那种原始信仰暴露无遗。到了来年,烧过火的茅草反而长得更好,充分体现了古诗所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万一有大人经过看到,一般也不会制止,只会说一句,白天玩火,小心晚上尿床!但遗憾的是,玩过火的小朋友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真的尿床。只会由于回家晚了,被家长说几句是难免的。
茅草只是路边的一条线,燃烧的时间不会太长,或许是不够尽兴的缘故。有时小孩子们把火引向冬天的茭白地!此时的茭白地也是一片枯黄,成片的茭白叶子萎靡不振的垂着头,在冬日暖阳中静默。当年在我家前面有一整片的茭白地。每当冬天就成了放野火的主战场!每当野火放起,整片茭白地成了一片火海。燃烧飞起的炭灰飞向天空,如同一只只在火焰中跳舞的燕子,随着火势在空中飘荡。小孩子们在路边的田埂上的跑着跳着,像过节那样热闹,如同拜火教在那里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仪式。
当然,放野火有时也难免出些小意外。如果放野火时,旁边农田里还有人家还没来得及搬回家的棉花枯枝,以及收好黄豆后留在地里的枯枝,这时野火就会借着火势难免也会把这些枯枝一烧而尽!这时被烧人家总是感觉有点不痛快,等待小孩子的就免不了受到家长的责骂。但骂归骂,明年放野火还是少不了他们。而且对于农民而言,最重要的是粮食,放野火烧的毕竟只是一些枯枝烂叶,所以农村人往往也会原谅小孩子的这些过失。
每年的寒假,野火总会伴着孩子们的脚步而延伸,漫天大火是不会有,有的仅仅是局部的野火。当然也就不会导致雾霾天之类的空气污染。在那时,每当寒冷的冬天有预报严重霜冻时,农民为了防止霜冻还专门在田野里放野火呢。那些农民举着点燃的柴草在自家的庄稼地里,沿着田埂来回的晃动,燃起的青烟也随着风扩散着。在这些散去的青烟中,似乎隐隐约约有着你我小时候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