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本领恐慌一词。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再次提出本领恐慌。“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我们现在是不是也面临这样一种状态呢?我看是的。”[1]6本领恐慌被高度重视一则是基于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处境与时代背景的客观需要;二则是个体对信息社会下知识更新过快的自觉意识,自身能力无法满足现实的挑战而带来的恐慌与压力。在以知识更新加速与共享、即时通讯与查询为特征的当代社会,本领成为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高校辅导员岗位更是如此。深刻反思辅导员本领恐慌的复杂成因和多重价值意蕴,努力探寻使辅导员走出本领恐慌的途径,有着多方面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干部的本领恐慌问题,2013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谈到“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1]62018年11月26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又谈到:“当前,干部队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发展趋势,察不出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办法;面对信息化不断发展,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等等。”[2]从习近平的讲话中可以概括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恐慌、知识恐慌、能力恐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