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坐公交,没事就瞎看,瞎想,挺有趣!
她大概二十七八的样子,皮肤润泽,身材中等。夏天穿着银色的凉鞋时,我立马想到水晶鞋以及公主……
她迟我两站上车,我们同一站下车。几乎每天见面,然而着实只是彼此眼中的路人。
最早注意是因为她的头发,脑后绑一小髻一一因为不长,所以不能称之为马尾。有时是带有浓郁的橡皮粉立体花朵和珠子的皮筋,无论是颜色和质地,无不显示着出身优良的“名门正品”。头发黑不必说,最重要的是额头、两鬓都有淡淡的茸发!我立马想到了新红楼的剧照。
注意两位演员前额的发型,有一种天然的反感……不知如何称呼,因为这种发型来自戏曲中旦角的妆容,百度才发现有一专业名词:贴片子。 有网文:“两边的小弯呈现越来越深的锯齿状,有些简直到了发指的地步,锯齿獠牙,要的就是给你看锯齿!”形象的道出了我的反感。单就这张剧照来看,演员的眉毛很淡,真切的展现了人物的年龄。眉毛这个细节剧组都注意到了,何至于会有如此浓郁的锯齿!
下面这张旦角的照片我很喜欢(戏曲我完完全全的外行,如有差错,敬请指正)。舞台妆因为有浓妆及头饰搭配,倒不致唐突。她也锯齿,但是,但是请注意额头正中的一绺头发,淡淡的不正是青春女性所特有的样子?
旦角为何会有这种发型?
原来,最早是由剃了头的男演员来演旦角,为了盖住光光的额头,才发明出这种发型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言归正传。今天这位路人她就拥有这种淡淡的、纯天然的贴片子茸发!它居然真的有弧度,一如锯齿,但是,颜色非常轻!也不那么规则。
它让我认识了贴片子这一妆容的伟大发明者的良苦用心,亦让这种妆容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的面目全非(原谅我用这个词)时一窥它本真的面容!!!
第一感觉是年轻,第二感觉是身体健康!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中有一节讲到瞬间解码:当你一眼看见一个姑娘很性感的时候,这是一瞬间完成的认知,但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照现实中的例子:瞬间的感觉是年轻,健康。底层的逻辑是基因为寻找自我传播的优秀基因,在与异性相处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当你见过的异性越多的时候,你就能判断什么是好的。原因是你的头脑经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和观念植入,让这种体态和感觉建立了强的连接。
比如人类早就离开了丛林生活,但许多人依然怕蛇,这是基因的记忆。
我是女性,再次强调我是女性!但我居然被路人她的女性气息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