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长的身份听心理讲座


学校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做法上大多治标不治本,这也是我不想做学校全职心理老师的重要原因。

而学校的心理老师明显的不够,这也是学校不得不请社会上的心理从业者支持学校工作的重要原因。

其实最合适做心理老师的,应该是每个班的班主任老师。但是现在的班主任老师承担了太多的杂务,比如孩子们的吃饭、睡觉、延时等琐碎,反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跟孩子们做真正的心理工作。

著名的教育人王金战分享他做老师的经验,他每接手一批新生,必定先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孩子每次考完试,他都会根据孩子们的考试情况,逐个针对性的给孩子们写长长的信,肯定他们做的好的部分,指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鼓励孩子,给他们信心。

完成这样的工作量,常常需要加班熬夜甚至通宵达旦才能完成,但是他从来都是认真完成,因为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会真正对孩子起到帮助的工作。孩子们从中很受益,以致于许多孩子很多年后还保留着他写的信。

针对现在的孩子出现所谓的心理问题,做教育的人很少去考虑根本原因,或者没有采取根本性的方法去面对。更多的只是被动应对,做心理测评,统一筛查,仅仅是保证不在自己的职责出安全问题。

他们做的另一个就是组织家长们听家庭教育的讲座,给家长们灌输一些理念。家庭教育的部分确实是家长应该学习和成长的,尤其是针对完全没有这样的意识的家长。

在心理行业时间久了,就知道来自于西方的心理学中的技术方法甚至理念有很大的局限性。从业时间不长的心理工作者,却往往把心理学中的方法和理念当做金科玉律,甚至是权威,这就跟我们的实际情况相差太远。

做心理工作的人时间久了,最终会诉之于传统文化,这才是正解,是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解决之道。西方心理学产生在西方文化之下,适合的是西方人的心理状况。

孩子的学校一共开了两次这样的讲座,每次听的都如坐针毡,这些人讲的还是我十年前学习的知识。

学校的领导的讲话里也是特别有局限性的言论,大部分都在靠着自己从前的老本在工作。

做教育的人注定是终身学习者,讲话要慎重,要对自己高要求,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甚至让人误入歧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