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涩的娃娃脸,到一方的主管人,不过就几年的光阴。踏出校园,迈入职场的那几年,是我们成长最快的时候。
1
在最初的两年里,我们有很多的方法去成长,当然最快捷的方法是:找到一个值得学习的标杆,向他学习—模仿。学习他的系统,来解决眼前的事情。
在大量实践、成为高手之前,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事情可以用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比如:很多时候,参与各方没有目标,造成重复沟通,效率低下;我们可以指出并协助解决这个问题。
再比如:对于解决相同的一个问题,有几种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有的老套浪费,有的一般般,有的简单高效。当我们提出其中的问题时,很多的实际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这种属于优化。它能用更少的资源来做相同的事情,或者用相同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懂得优化,就已经是高手的操作了。
不过它虽然能帮我们,也能毁灭我们。
2
汽车工业的前后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二战后,汽车公司的质量检查程序是非常严格的,需要对每一辆下线的汽车进行测试,保证每一辆汽车的可靠性。
日本汽车行业则采取了另外的质量标准:
通过用百分之百检验的理性做法来提高质量,往往太迟、无效,且浪费金钱,质量并非由检验而来,而是由改进生产过程获得,把过程控制摆在了质量管理的首要位置。
凭借这一做法,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成本,日系车开始崛起。
日本公司的成功迫使其他公司跟进。
过程控制取代百分百检验,优化得很好,但在历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各家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不断优化,造成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各种轮胎问题、刹车片问题、安全气囊问题……扑面而来。
3
公司节省成本,并没有错。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追求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如果1块钱能买2瓶水,为什么还要花2块钱买1瓶水呢?我们完全可以去用剩下的钱做更多的事呢!
但优化下的节省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比如:每天省钱,日子也没有大的变化,未来还是那样的未来。
在现有的形式下,我们只是上层框架的执行者。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
我们需要到一个新的疆域去,那里没有人压迫我们去优化,我们可以选择创造更好的价值。我们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比如:苹果摆脱电脑的激烈竞争,不必为了成本结构去优化,找到了电子消费市场的蓝海,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好价值的Ipod,Iphone,Ipad,获得了自己的新天地。
比如:在技术上面临激烈竞争的人,向更高的管理迈进,创造更多的价值。
比如:从打工到创业,多少人跨过了收入陷阱,实现了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