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给我抱怨说:我好歹也是个大学生吧,怎么沦落到这步田地?或者我怎么说也读了这么多年书吧,怎么能干这样的工作呢,如果这样,还不如不读书,直接去工作呢。
上述话语有两个潜在的含义,一是大学生就应该各方面做的很出色,处于上流地位,享受众人的赞赏;二是大学生就应该优人一等,不能做基础的工作(至少没学历的人可以做的工作,大学生是坚决不能做的)
那什么样的人叫大学生呢?
百度百科说: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大学教育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
简明扼要的说就是理论深厚但无丰富的实操经验。
马谡是诸葛亮最得意的门生吧,还不是弹指间失了街亭。他没知识吗,没思想吗?当然有,要不怎么会得诸葛亮的赏识呢。
思想远大到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是理论的东西和实操相差十万八千里,最后错误百出后连连溃退,辞职逃跑。
大学里究竟教我们的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大学的教育不限于专业。它教给我们的是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即方法,并不是能力。因此我们在大学里面没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那工作后只能从基层做起。基于大学掌握的方法,我们会创新地完成工作,华丽转身。可是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点,却想一步登天,失败后便抑郁不得志,抱怨缺少伯乐。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优越感呢?
古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见读书人的优越性从古到今,一点儿也没改变。造成这一原因还是我们教育的问题。在以往的教育中,一直被鼓励树立所谓的远大理想,而不是树立现实理想,诸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过分自信的教育导致大学生只想做大事,而不屑于做小事,可是大事不是小事的累积吗?小事都做不好,用人单位怎么敢把大事交给你呢?
我们要明白社会既需要高级人才,又需要中低级人才,有的人可以从事专门研究的高级人才,有些人可能更适合做应用型人才,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当将军,一个人能否当将军,不是由自己设定的,而是由实践决定的。
真正的大学生是这样的:
马云毕业后,做了一名大学老师,后来创立了阿里巴巴。
刘强东毕业后,做了一名日企的网络担当,后来创立了京东。
许家印毕业后,做了车间主任,后来创立了恒大集团。
荣秀丽毕业后,做了一名机械工程师,后来成为了天语手机董事长。
梁稳根毕业后,做了一名机械工程师,后来成为了三一集团董事长。
……
或许我们不会功成名就,但我们一定要能做好手头的工作,做一个让企业放心的人。所谓日积薄发,量的积累某天定会为我们带来欣喜的质变。
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
我们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享受了国家最好的资源,在象牙塔里和五湖四海的同学交流切磋,我们的思想是健全的,饱满的,我们的认知也要是健全的。我们不会低看比我们学历低的,我们要谦虚的像一切可学习的人学习,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做起,学为我所用,为社会所用,做一个能低能高的人。
大学生是一个高知身份,但不代表有多强的能力可以做大事。试问你一直坐在屋顶朝天上看,怎么能知道下面的人是怎么上来的呢?因此我们还是要从下面一步一步走楼梯上,职业生涯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