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28号了,这个月也就剩下2天的时间,就到了五月份,目前自己在家也已经是两月有余,写到这里的时候,内心突然有点小恐惧和小紧张,好像在说,天啊,我都在家两个多月了,感觉自己好像什么也没有做,是的,现在我脸上在微笑,内心依旧有点害怕。
昨天参加了PeterLo的POV公益课,听他讲生命的故事,他很好玩,一开始就说我们的提问都好恐怖,都是没钱啊,单身。原来大家的困扰都是这个,原来只是事情也许不一样,困扰我们的本质却是一样,他讲了很多,说实话我是听过忘过,只记得他说,让我们要听话、臣服,还有没有好的工作坏的工作,去做我的工作。
还说直到现在他也还在不停的疗愈,他还有亲密关系需要疗愈,讲了他老师的故事,还有相关课程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觉察对我来说更有收获,PeterLo的讲到兴奋的地方时,会有爆粗口的现象。我呢以前会觉得不舒服,或者说我觉得身为一名导师不应该这样,老师呢,就应该有老师的样子,我的脑海中会呈现出的老师是有固定模式的。
的确是这样,这个觉察让我明白自己的角色扮演投射到了老师的身上,老师一定要博学多才,一定要很厉害,一定要谈吐优雅等等一系列的条条框框才行,昨天的这个觉察,让我不禁问自己,真实、自然、有烟火气的老师真的不好吗?老师一定是我心中的那样,才算是老师吗?
昨天晚上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是头一次觉得,其实这也许只是他的一种方式,想要这种方式敲醒我们,也并妨碍他是一名优秀的POV的优秀导师,是他放轻松下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方式,再去延伸我的这个觉察,我知道,这是我还有想要控制、改变他人的一种小小的自以为是吧。
这也源于我和闺蜜间的故事,周一的时候,突然很想去理发,变跑去找她,出门的时候,塞了两个正能力的本子和丰子恺老师的书籍,本子是我自己很喜欢的,我就想送给闺蜜一个,我到了闺蜜的店里后,等她闲了,便把本子当作献宝似的给闺蜜,闺蜜说,我不喜欢,我不想要。
我当下是有点尴尬和不开心的,我便一个劲的告诉她,这个本子很好,你以后可以写点东西,闺蜜依旧说不喜欢,让我拿回来,旁边我和她共同认识的朋友,刚开始,想要给我们解围,说那就送给我,我要。我那个当下,就觉得这个本子好,只能给我闺蜜,并没有给朋友台阶,等到闺蜜再次说不喜欢,不要的时候,我才跟朋友说,那送给你吧,朋友也说不要了。
本子有调节情绪的作用,朋友是因为和丈夫生气,跑到闺蜜这里散心的,我便把本子打开,让朋友随手翻一页,看看本子上面写的话,正好是跟情绪相关的话,让朋友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跟她的当下是相关的,朋友便把本子收下了。
闺蜜是开饭馆的,我到的时候,正好是饭店,朋友就陪我聊天,我们就闲聊了起来,我就问朋友出来后,小朋友谁在照顾?期间,朋友说道孩子磨蹭和其他的问题。我呢?也觉得自己现在学了这么多,所以就不断的给朋友分享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看过的《陪一颗心长大》这本书。期间也有顾客看了我们,我选择了忽略,闺蜜过来打断我,让我好好吃饭。
写到这里真心觉得内心有点尴尬,延伸我的这个觉察的话,这也让我自己思考,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与人相处舒适自然?如何才是真正的助人助已?而不是自以为是,一副为你好的样子,一副不理会他人当下的感受,觉得自己在帮助你,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我之前看到关于农夫与蛇的另一种观点,文章中说,我们经常说农夫与蛇,都是在说忘恩负义不懂感恩的人,也许站在蛇的角度,冬天我就是要去冬眠的,蛇的习性本就是如此。
如果所做之事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的话,那么这世间种种可不就是人人负我吗?很多事情也许都只是我们的自以为是,我觉得本子好,对闺蜜有帮助,我就要硬塞给她吗?我觉得我所学知识,对朋友有帮助,她就必须要听我讲吗?老师就一定要口若悬河、舌灿莲花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接下来就让自己带着这个觉察,这些个问题,在生活中慢慢的寻找,突然想起我喜欢的: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源,总是会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总是能找出让彼此都舒服自然的相处方法,让每个人都觉得很幸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