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矛盾思想

毛泽东矛盾思想的历史基础

哲学是现实斗争的总结和升华,又是人类认识成果的继续和发展。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任何一个哲学家,如果不从一定的思想资料出发,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或哲学体系。同样,毛泽东的矛盾哲学思想的产生、形成、发展也是对以往中外辩证法思想继承创新的结果。一、早年毛泽东的矛盾思想毛泽东的矛盾观从产生到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从1913年他进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算起,到1937年发表《矛盾论》止,经历了24年的时间。他后来的完整的科学的矛盾观,是从他早期的朴素的矛盾思想发展而来的。他早期的矛盾思想萌芽,集中体现于1917至1918年他为德国康德主义者泡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所作的批语中。毛泽东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思想如下: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差别,都不过是其表象的不同,以及每个人观察和适应的方法不同。它们的本质只有一个。它们的形状如阴阳、上下、大小、高卑、彼此、人己、好恶、正反、洁污、美丑、明暗、胜负等等不同,都是这样(都不过是其表象的不同,以及因每个人观察和适应的方法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我们不同的精神生活,就是因这种差别构成的,没有这种差别就不能构成历史生活。(人类)在进化中产生很多的差别,有差别然后才有语言,才有思想,没有差别就没有语言,没有思想。毛泽东又指出:差别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他们的思想也有限,他们的活动也有限,对于客观世界,就以他们思想活动所能达到的领域而划分出来,于是形成了有差别的世界。毛泽东如上的表述就是说,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界限,它们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在每种形式的物质运动中,都有它固有的矛盾的特殊性,所以,才能使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可以看出,这些思想被之后写作《矛盾论》所继承与吸收。毛泽东不仅认为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因为在差别中比较才能发现它们的实质,而且还用这种矛盾观来观察社会现象。所以,他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矛盾。毛泽东认为:因为不平等和不自由(永远存在),所以战争也会和天地一样,不会消失。所以人世间纯粹意义上的平等、自由和博爱应当也不存在。他又写道:治世和乱世是相互交织的,和平和战争也是相互交织的,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自古以来,一个治世连着一个乱世,我们都厌恶乱世而渴望治世,可是却不知道乱世也是历史生活的一个必经的过程。这就是说,人类社会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毛泽东此时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矛盾普遍性的规律,但是已经把矛盾的普遍性作为观察社会和自身的基本方法。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毛泽东也初步地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和人类历史,都是在对立斗争中发展、变化和运动的。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是善恶两种不同的势力相互竞争,在时间长河中此消彼长罢了。在《批语》中写道:“我们阅览史书,总是赞叹战国时代、楚汉争霸时代、汉武帝与匈奴竞争的时代、三国时代,(那些时代),事态百变,人才辈出,让人特别喜欢阅读。”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一书中认为:“世界上一切事业以及文明,都来自于相互争斗(矛盾)。”毛泽东非常赞同这一辩证法思想,并举自然现象为例论证说:“大河出自憧关,因为有太华山的阻挡,所以水势比以前更为迅猛;大风从三峡穿过,因为有巫山阻隔,所以风力比以前更为犀利。”他对《伦理学原理》中的“人类势力的增加,与外界抵抗力的减弱,其效用本身是相同的”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人类势力增加,外界的抵抗力也增加。有大势力的事物,必然有极大的抵抗在它的前面。”“大抵抗对于大势力而言,如同普通抵抗对于普通人是一样的。例如新大陆对于哥伦布,洪水对于大禹,欧洲各国群起围攻巴黎对于拿破仑的胜利。”这就提出矛盾双方之中,有一方反对另一方,必遭到另一方的抵抗,事物就是在这种斗争中发展和运动的。毛泽东看到了事物在矛盾斗争中发展,又从中看到了矛盾的转化。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多非动主静。毛泽东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朱子主张敬,陆子主张静。静,安静的意思。敬,不是动,尊敬(也与安静意义差不多)。老子说不动就是威力最大的。释家(佛家)追求寂静。他们追求的都差不多,但是我不敢效仿他们的做法,在我看来,天地之间只有动、没有静。”他认为人之生命在于动,“人类运动的规则就是体育。今天的运动,继承了昨天的运动,又引起明天的运动”。而人的身体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人的身体虚弱这个矛盾,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又听说弱者很难转化为强者,而今知道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是由于生下来就是强者,会滥用他的力量,而不会自律于各种欲望,以渐渐增长其力量,他们自认为是天生的好身手,如此就足够了,怎么还需要锻炼呢?所以导致强者最终可能会转化为弱者。至于弱者,则总是觉得自身的不足,认为这辈子都无法成为强者,所以总是在努力。在消极的方面,总是远离欲望,不敢使自身有什么损失;在积极的的方面,则努力锻炼,增加其才能不足的一方面,久而久之,于是变为了强者。所以生下来就是强者的人不必沾沾自喜,生下来就是弱者的人也不必感到自卑。”这就是说,强和弱之间并不是绝对的,弱是绝对弱,强是绝对强,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可以发生转化的。这一关于静动、强弱转化的观点在《矛盾论》中都有阐述。从上述可知,毛泽东在还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之前,就已经建立了朴素的矛盾观。虽然这种矛盾观还不能成为观察问题的科学的思想方法,但它却包含着辩证法的矛盾观的萌芽。有了这种思想萌芽作基础,就为转向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有了内在的依据。此时,“毛泽东还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更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由经验形态向理论形态,即由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向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转变过程中”。毛泽东此时的辩证法的思想要么只是以直观的形式提出,要么只是在论述方式中运用或者在观点中暗含辩证思想,都没有以科学的方式明确提出这一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对他以后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事实证明,毛泽东早期的矛盾观中的积极的因素,都被后来的《矛盾论》所吸收了。

二、毛泽东矛盾思想对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继承1.毛泽东对“对立统一”理论的继承毛泽东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他还说:“战争中的攻守进退都是矛盾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毛泽东强调的矛盾普遍性实际上就是主张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毛泽东这一思想实际上在《周易》、《老子》这些古代著作中找到思想来源。比如,《周易》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思想就包含了朴素的矛盾观点。在《周易》中对阴阳关系进行了描述,把阴阳作为对立的基本范畴,但对矛盾关系描述得相对较少。而在《老子》中朴素矛盾的思想则描述的较多。比如对高下、阴阳、前后这些矛盾关系得描述,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双方,并把他们作为存在的条件。这些思想还得到之后一些思想家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张载、王夫之就对对立的观点做了继承和发挥。而我们在毛泽东的著作中,可以看到毛泽东阐述矛盾普遍性所运用的很多材料、例子都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内容。2.毛泽东对“矛盾双方依存和转化”思想的继承毛泽东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双方“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连接,推动事物的发展”。他还说:“矛盾的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依赖(依存),互相连接或相互合作。”说的是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他对立面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从这里不难看出,毛泽东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思想受中国古代“相反相成”、“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就包含了大量的矛盾观点。比如天地、阴阳、男女、高下、长短、胜败、成毁、前后,这些都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毛泽东也强调万物内在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并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认为矛盾双方不仅是相互依存的,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依存是转化的基础,转化是依存的发展。他说:“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就发生一定的矛盾,而且这种或这些矛盾互相依存,又互相转换,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实际上他的这一观点在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中就有体现,比如“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意思是: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这一方不予以堵塞,另一方就不能顺畅地流淌;同样,这一方不予以阻止,另一方就难以无碍地通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常与怪异可互相转变,善良与邪恶也能彼此循环)等等。这些朴素辩证法思想都被毛泽东的矛盾思想所吸收。在《周易》和《老子》中都强调了矛盾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破立、塞流、止行、祸福、正奇、善妖都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破、塞、止、祸、奇、妖,就没有立、流、行、福、正、善——一方是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同时他们也是相互包含的,破、塞、止、祸、奇、妖就内在地包含在立、流、行、福、正、善之中,当然立、流、行、福、正、善也包含在破、塞、止、祸、奇、妖之中。即矛盾双方是内在彼此包含的关系。这为矛盾双发转化提供了可能性,只要条件一旦具备,双方就会发生现实的转化。三、毛泽东矛盾思想对黑格尔矛盾思想的超越本节主要是通过介绍黑格尔的矛盾思想,用来与毛泽东的矛盾思想作对比,比较其异同。黑格尔的矛盾思想主要是在他的代表作《逻辑学》中加以阐述。毛泽东的矛盾思想则是在《矛盾论》中加以阐释的。但黑格尔和毛泽东关于矛盾的思想是根本不同的,下面主要从矛盾的主体、性质、结构及理论应用等方面来阐述毛泽东对黑格尔矛盾思想的发展与超越。1.在矛盾主体方面的超越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他的一切理论都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前提之下,矛盾观也不例外。黑格尔的矛盾以概念为主体,他认为物质世界本身就是思想观念的体现,即思想观念在先,客观物质世界在后,思想观念是第一性的,而客观物质是第二性的,这正是他的唯心论思想。他还认为事物的运动是思想运动的产物,是绝对观念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展开,即,他认为矛盾的运动即思想的运动,这无疑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他正确地否定了把思维中一切对立固定化的形而上学观点,他认为,思维中的对立是运动变化的,这是他辩证法的内容;但他同时又错误地认定,“这些矛盾所显现的综合与主体,乃是这些对立的概念自己反思的产物”,矛盾的主体于是就归结为概念,矛盾的运动也就成了概念的运动。因此,他的矛盾观是脱离物质主体的矛盾观,自然使他的辩证法带上了神秘性的色彩,而且是这种神秘性还很抽象。这正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而毛泽东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他的一切学说也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因此,他的矛盾观是辩证唯物论的矛盾观,与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一脉相承。他的矛盾观是以客观物质对象为矛盾的主体,这是毛泽东矛盾观最基本的理论前提,即坚持了唯物论的这一前提。他将思维的矛盾看作客观外界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这里思维的矛盾其实就是一种意识,而客观外界的矛盾就是物质,所以,这种矛盾观正符合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矛盾从根本上说,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矛盾。对矛盾主体客观物质性的坚持,使毛泽东矛盾观避免了黑格尔的错误,即唯心论的矛盾观。同时还摆脱了黑格尔辩证法的那种神秘气氛、那种莫测高深的思辨色彩。所以,在矛盾主体上,毛泽东对黑格尔的矛盾思想不仅是发展,更多的是超越2.在矛盾性质方面的超越黑格尔哲学非常强调对立面的“具体的同一”而不是“抽象的同一”。提出“具体的同一”,是黑格尔对辩证法的独特贡献。“抽象的同一”,是“简单的直接的东西、僵死存在的规定”;但是“具体的同一”,它不再是简单的直接的东西了,而是包含间接性和较丰富内容的。虽然黑格尔十分重视矛盾,然而在他看来,矛盾又是应当被克服的东西。所谓发展,就是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不断克服。事物通过克服自身矛盾而达到新的同一,这就是“具体的同一”,克服自身而达到新的对立则是更高的层次的对立。他认为离开了矛盾的同一和离开了同一的矛盾,都是抽象的,事物的发展都得不到很好的说明。具体表现在三方面: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黑格尔认为矛盾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如果离开另一方都无法保存自己的特点,也无法保持自己的存在。2.他主张对立面的这种同一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正是由于肯定方面对否定方面的排斥,才使肯定方面成为否定方面的否定。3.黑格尔还认为矛盾的转化非常重要,并且在转化过程中斗争性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黑格尔还对矛盾的普遍性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在他的著作中,还可以看到对绝对相对问题的阐述。与黑格尔相比,毛泽东对矛盾的阐述更为全面、系统,认识也更为深刻。毛泽东全面地论述了矛盾的同一与斗争、普遍与特殊、绝对与相对等问题,对矛盾的性质进行了全面的把握。并且毛泽东在矛盾观发展史上第一次深入地阐释矛盾本身的内在规定。黑格尔对这些方面也都有所涉及,但没有进行集中概括,也没有把这些方面和矛盾的性质联系起来。而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以往哲学家的矛盾观点进行了批判的继承,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即指在对矛盾性质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又得出很多深刻的认识。他受列宁有关矛盾同一性的论述的影响,将矛盾同一性明确概括为矛盾双方“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样两种情形,并且认为转化更是重要。毛泽东吸收了列宁关于相对绝对关系问题的论述,他对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作出了“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的科学论断。毛泽东还吸收了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矛盾普遍性的观点,吸收了列宁关于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的思想。毛泽东的所有思想是建立在对我国当时国情的准确把握之上。尤其是在对当时革命斗争的深入分析、概况总结的基础上,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这对科学范畴。进而指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共性又是“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深刻地揭示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毛泽东从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共性和个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等不同方面对矛盾展开具体的论述,其中很多论述都是开创性的。这些矛盾具体方面并不是孤立的、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内在统一的,统一的桥梁就是共性个性、绝对相对这一“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即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这一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贯穿其中,从矛盾性质的整体角度研究每一具体的方面。譬如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研究,就不仅是直接地对它们本身内在规定进行研究,而是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从各方面的有机联系中来进行研究。毛泽东认为:“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十分明显地体现出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毛泽东运用整体性的研究方法,是他的矛盾观中对矛盾性质的认识,不是仅仅涉及一个方面,而是很多方面,并且这些方面也不是孤立的单位,而是有着有机的联系。这既保证了矛盾观点的全面性,也保证了矛盾观点的逻辑性。而正是矛盾普遍性、特殊性这一矛盾问题的精髓贯穿矛盾观点的始终,使矛盾观点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说明。3.在矛盾结构方面的超越黑格尔对矛盾的论述是从纵向来逐步展开,论述了矛盾的不同形态,从“同一”、“差异”到“对立”,没有横向方向的展开。从结构角度而言,只是纵向排列的平面结构。而毛泽东的矛盾结构体系,是从纵横两个维度加以论述。从横向看,论述了矛盾的各种不同运动形式,不同类型的矛盾。从纵向来看,把矛盾运动看作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论述了矛盾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不同的次要矛盾;每种运动形式的每一发展过程中,又有贯穿该过程始终的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而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矛盾都有主次方面的区别,也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性质上的差别。这就使毛泽东的矛盾观点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纵横交织的立体交叉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纵向排列的平面结构。从而也使毛泽东的矛盾思想更全面、丰富、准确。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既然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所以,研究毛泽东的立体交叉式的矛盾结构体系,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就有很大的实践意义。4.在理论应用方面的超越矛盾理论在黑格尔哲学和毛泽东哲学中,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他们的世界观、献身的事业、研究目的不同,对矛盾理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就不同。首先,黑格尔应用矛盾理论分析自然,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了物质的运动。他认为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也没有无运动的物质,这一观点含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但是,黑格尔哲学是建立在绝对精神基础上,从而把运动的物质看成是绝对精神的派生,是第二性质的,是处于低级的阶段,是抽象的。因此,唯物主义的因素就被他的绝对精神所抹杀。除此之外,他的矛盾理论也就更多地局限于思维领域,没有运用到实践中。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他的矛盾理论也立足于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之上,所以他把矛盾观点更多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毛泽东用矛盾观点对我国政治现状进行了研究,比如对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复杂矛盾的研究,科学地区分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们内部矛盾,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从而为社会主义各类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又如,在军事方面,关于战争中的全局与局部、进攻与防御、主动与被动、直线与曲线等军事辩证法范畴的提出;经济方面,农工轻重比例关系的确定;教育方面,对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艺术方面,“双百方针”的提出,等等,都是用矛盾的理论来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的很好体现。所以,毛泽东的矛盾理论不是脱离实际的教条,而是指导实践的具体理论,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所以黑格尔的矛盾思想是理论辩证法的理论,他的辩证法则是思想的辩证法;而毛泽东的矛盾论则是实践辩证法的理论,他的辩证法是做事的辩证法。其次,由于黑格尔主要是一个哲学家,他对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缺乏亲身的体验,这就决定了他对矛盾理论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具有过于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方式过于隐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就很有局限。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他的著名的“二重凡是”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一个理论即使再有革命意义,如果语言晦涩难懂,无法为广大群中所掌握,也无法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无法指导具体的实践。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家、革命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革命理论,包括矛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不仅体现在对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上,而且首先体现在对革命和建设实践要求的满足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不仅仅是世界观,不仅仅是停留在解释世界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即用哲学的理论指导现实的实践。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空谈一气,再好的理论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毛泽东哲学思想,不是毛泽东为了纯粹追求理论兴趣,而是为了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现实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并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和教育发展等等各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所以,毛泽东的矛盾理论必然是贴近现实生活的理论,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的矛盾理论成为了革命的理论,是中国广大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同时,这一理论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在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程度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两个方面,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远远比不上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四、毛泽东对马克思、恩格斯矛盾思想的继承

辩证法的原则是对立统一。但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中,有的辩证法派别强调对立面的和谐与相反相成: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把宇宙想象成是数的和谐,还有中国的老子赞美“和”与“不争”。有的辩证法派别则偏重对立的斗争,像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他说过“战争是万物之父,万物之王”。作为革命家,马克思很自然地重视斗争。当女儿问他“对幸福的理解”时,马克思的回答是“斗争”。在共产主义的经典《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归结为阶级斗争的历史。晚年的恩格斯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他批评达尔文的信徒片面强调生物界的斗争。他说,在达尔文之前,这些人只看到“有机界的和谐的合作,植物王国怎样给动物提供食物和氧,而动物怎样给植物提供肥料、氨和碳酸”;可是达尔文学说一旦被承认,这些人便“立刻到处只看到斗争”。这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恩格斯评论说,生物界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合作,也包含冲突和斗争。因此自然界中绝不允许单单标榜片面的“斗争”。因此,恩格斯在自然领域坚持了矛盾的既对立又同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但恩格斯在社会领域却没有坚持既斗争又合作的观点。他在社会领域更多强调的是斗争。他认为,人类不同于动物,动物是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斗争,而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还有发展和享受的目的。所以人类社会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阶级斗争。在哲学上反对片面强调斗争,在社会观和政治学说中却仍然片面强调“阶级斗争”,这是恩格斯晚年思想上的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可以有两个办法:或者是修正阶级斗争学说,给阶级之间的合作以适当的地位;或者是在哲学上强调对立面的斗争而弱化对立面的统一。列宁主义的发展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其实,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背景,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在社会领域更多地强调阶级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产生于19世纪工人运动兴起的年代。他们目睹了广大工人阶级的贫困状况和悲惨命运,目睹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敲骨吸髓的剥削和压迫,作为革命家,他们特别强调阶级斗争是很自然的。并且,他们的学说是为工人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服务的,是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所以,他们的学说必然更多地强调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所以,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毛泽东都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阶级立场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他们的历史使命是用自己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的头脑,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为建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努力。

五、毛泽东对列宁矛盾思想的继承

列宁对辩证法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他的《哲学笔记》中,特别是其中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篇笔记中。他很重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认为这是辩证法的核心。他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同一的学说”。然而列宁是偏重斗争的。他对崇拜斗争的赫拉克利特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个希腊哲学家的观点是对辩证唯物论的最好说明。当列宁从社会科学中来寻找一个例子来说明矛盾时,他想到的唯一例子是“阶级斗争”。列宁把矛盾双方又统一又对立的关系概括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虽然马克思也有类似的表达,但很少为人引用;列宁的这个概括却通过苏联哲学界的宣传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按照这个观点,“斗争”成为宇宙的普遍现象了。列宁还认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由于他把“斗争性”和“统一性”并提,作为矛盾双方的两种属性或两种关系,这样,“斗争”实际上就变成了“对立”的同义词,肯定斗争的绝对性,也就肯定了对立的绝对性。列宁的这个观点,后来被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继承,成为他的“斗争哲学”的出发点。《矛盾论》是对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思想的解释和发挥。这个解释和发挥的功劳属于苏联哲学家;但是苏联哲学家的著作写得冗长累赘,加上翻译的问题,读起来诘屈聱牙;毛泽东把这些著作中的精华加以集中和概括,又用通俗易懂的,形象的,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应该说毛泽东在普及化方面作了贡献。由于继承了列宁,对“对立”和“斗争”不作区分,这样,毛泽东在阐述矛盾的普遍性的同时,也就肯定了斗争的普遍性。矛盾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因此斗争也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当毛泽东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时,他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斗争就没有世界。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毛泽东所说的:“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毛泽东的矛盾观点更多的是突出斗争的作用。其实,结合毛泽东的时代背景及个人所献身的事业,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毛泽东和列宁一样,作为革命家,他们的理论是为革命事业服务的。所以,强调斗争的作用是为了革命的需要,是从现实情况出发的。但毛泽东更多地强调矛盾斗争性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矛盾同一性的作用。毛泽东在其军事著作中对战争的描述,很好地体现了矛盾同一性观点。人类社会中,矛盾斗争的最激烈的例子莫过于战争。战争毫无疑问是对抗。那么,交战双方是不是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呢?毛泽东本人的军事著作已经给了回答。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的所有分析都是以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基础的。在《论持久战》中,他谈到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前者是防御,后者是进攻,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谈到:“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解决了战争的问题。”可见,他在这里也承认战争双方是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御,没有防御也无所谓进攻。一方的胜利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对分析战争完全适用。在对矛盾同一性和相对性关系的论述中,毛泽东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一点也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