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以留守儿童为题材。
村里年轻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唯有年老体弱者和孩童留守在村里。
乡村教师易名堂想办一个家庭幼儿园,园长由妻子担任,初中刚毕业的李响当老师。自制人力板车接送小孩,收拾祖屋当幼儿园课室,自制滑梯做娱乐设施。
幼儿园开张第一天报名很火,收费倒是参差不齐,有人交一整月,有人先交半月,也有人先欠着。
幼儿园办学不易,各种状况频出。
电影场景是江西宜春农村实地,剧中人都是本色出演,讲话也是当地赣语宜春腔。制作上没有大场面,倒像是一部纪录片。
片中几个细节让人十分感动。
—01—
两个老师照顾二十几个孩子,明显人手不足,面对孩子难免浮躁产生误会。小朋友陀陀受到委屈出走。李响心急火燎跑步去找易老师。易老师这边课堂上,两个学生打架还没教育完,丢下学校这边骑上自行车赶回去。见村民们在水塘里捞,马上丢下自行车扑进水里。水塘里没有人,又去河里捞,捞上来一头死猪。
情急之下,易老师想起,陀陀入园前常常坐在大榕树下呆望着村口。果然,陀陀正坐在大榕树下发呆呢。这一刻,易老师抱着陀陀,双腿发软坐在地上,脸贴着陀陀。
画面静止数秒钟,观众泪目……
—02—
妻子不断抱怨,办这个幼儿园一分钱不赚,反倒自己贴不少钱进去。
陀陀出走事件,导致李响辞去幼儿园,决心回校认真读书,将来要考幼师。面对李响辞职,易老师拿出200元给她买学习用品,劝她好好读书,预期未来会更好。
易文才老婆回村里生完小孩不久又外出打工,留下新生婴儿。易文才自己也要外出打工,无奈之下把新生儿托付给易老师,并拿出几张人民币说是买奶粉用,承诺以后找到工作再寄钱。
妻子嘴硬心软,含泪把新生儿接过来。易老师把奶粉钱塞回文才手心,说:“穷家富路。”
易老师虽然很缺钱,但是他体谅年轻人外出打工不容易,宁愿自己面对各种困窘。
—03—
乡教育局领导亲自登门,说幼儿园不合规,老师没资质,接送无专车,必须停办。
幼儿园办不下去,预缴费用如数退还,其他孩子一一送回,秀秀和陀陀留下来易老师夫妇自己收养。秀秀父母离异外出打工,伯母不想管她,陀陀祖母双眼失明无力照看。
秀秀问:“我爸爸在哪里?”
“在南方打工。”
陀陀也问:“我爸爸也在南方吗?”
“嗯,也在南方。”
“南方在哪里?”
“南方啊……”
怎么跟四、五岁小孩解释南方呢?
把小孩骑在肩上,往高山上爬,爬啊爬,喘气、冒汗、心跳,继续爬,终于爬到山顶上,手指着南方,向遥处眺望。
“向着这个方向,一直走,走啊,走啊,就能走到南方。”
可是,小朋友们还是不明白南方在哪里,因为他们眼前所见,满目夕阳霞光,远山一层又一层,一望无边。
就这样,在遥望南方中,留守儿童心中无限想念自己父母。
—04—
影片结束后,我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拍摄于2007年,表面上看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浓郁,实质在中国农村近几十年来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影片让我联想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我们享受着街道干净整洁、生活便利,里面有多少是进城农民工在做着贡献呢?
大街上那些环卫工,无论烈日风雨都能见到他们在忙碌中。他们老家是否也有留守儿童?
上个月我生病住院,见保洁阿姨清晨6点刚过就开始工作,先给每个病人打开水,接着打扫厕所卫生,再接着搞病房卫生,还有走廊等公关区域,拖地、抹玻璃、消毒……
整个科室五十多间病房,见她从早忙到晚,我心生同情。
每天早上当她第一次走进病房,我对她说:“早啊。”
她总是回答我:“不早了。”
中秋节我问她是否有休息,她说:“全年不休息,谁让我们是农民呢。”
我说:“阿姨,农民也是人,你也要适当休息,照顾自己身体。”
那天得知手术排期调整,我需要提前进入清肠状态,中午开始禁食。
我对保洁阿姨说:“你如果不嫌弃,我中午那盒饭就送你,不吃也浪费。”
她一脸受宠若惊样,好开心地笑,连说几句“谢谢,谢谢,谢谢。”
弄得我很不好意思起来。
手术那天,保洁阿姨对我说:“祝手术顺利,平平安安。”
出院那天告别,我们互祝对方“健康、平安”,俨然像老熟人。
我想,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大事,善意微笑,语言问候,她们就已感觉到开心和满足。
s03e02:写千字文,练习不用“的,了”,不用“!”。